
(1). 戰國 宋玉 《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遊 高唐 ,怠而晝寝。夢見一婦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為 高唐 之客。聞君遊 高唐 ,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 巫山 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 陽臺 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之立廟,號曰 朝雲 。”後遂用為男女幽會的典實。 五代 馮延巳 《鵲踏枝》詞之七:“心若垂楊千萬縷,水闊花飛,夢斷 巫山 路。”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通嚭》:“今夜同歡會,夢魂飛, 巫山 一對暮雲歸。”《西湖佳話·西泠韻迹》:“但求一見,為榮多矣,誰敢妄想 巫山 之夢。”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兩省邊境。北與 大巴山 相連,形如“巫”字,故名。 長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峽。 唐 李白 《古風》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尋古登 陽臺 。” 宋 陸遊 《三峽歌》:“十二 巫山 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毛 * 《水調歌頭·遊泳》詞:“截斷 巫山 雲雨,高峽出平湖。”
“巫山”一詞具有多重含義,需從不同維度綜合解讀:
現為重慶市下轄縣,面積2958平方公裡,人口65萬,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
《巫山》指的是中國四川省巫山縣,也可以泛指以巫山縣為代表的巫山地區。此外,《巫山》也是一部中國傳統戲曲劇目的名字。
《巫山》的部首是山,是由三個橫欄組成的部首,代表了山的形狀。它的筆畫數為三畫。
《巫山》這個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由于巫山地區被山體環繞,所以得名為《巫山》;另一種說法是傳說中巫山是古代巫師活動的地方,所以得名。
繁體字是指采用了更多繁複筆畫的漢字形式。在繁體字中,巫山的寫法為「巫山」。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巫山》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巫㝛」。
1. 他整日念念不忘着巫山的美景。
2. 他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登上巫山,親身感受巫山的神奇。
巫山煙雨、巫山不是雲、巫山紅葉
巫峽
平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