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聽信。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洭水》:“古來相傳,有數女取螺于此,遇風雨晝晦,忽化為石。斯誠巨異,難以聞信。”
(2).聽到消息。 清 王韬 《淞濱瑣話·魏月波》:“幸女聞信,先期逸去。”
"聞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聽到消息或得知音訊。它由"聞"(聽見)和"信"(消息、音訊)兩個語素構成,強調通過聽覺或間接方式獲知信息的過程或結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通過他人告知、傳聞或其他途徑得知某件事的發生或某個情況。
示例:他聞信後立刻趕回了家鄉。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在古漢語或書面語中,常指得知親友的動向、安危或近況。
示例:久未聞信,甚為挂念。
來源:《漢語大詞典》
本義為"聽見",引申為"知曉"(如"聞名")。在"聞信"中強調信息的接收方式。
來源:《說文解字》:"聞,知聲也。"
此處指"消息"(如"音信"),非"誠信"之義。古漢語中"信"常作"信使"或"書信",後引申為信息。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信,消息;音訊。"
"聞信而至,不問所由。"
釋義:聽到消息便趕來,不追問緣由。體現"聞信"的即時性。
"賈政聞信,急忙起身回府。"
釋義:賈政得知消息後立刻行動,反映"聞信"與後續行為的關聯。
“聞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聽信
指對某種說法或信息表示接受或信任。例如《水經注》中提到的“難以聞信”,表示對離奇傳說的不輕信。
聽到消息
指得知某一信息或事件。如清代王韬《淞濱瑣話》中“幸女聞信,先期逸去”,描述人物聽到消息後采取行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水經注》《淞濱瑣話》等文獻原文。
嗷咷拔幹班房搬興廢不賢程頓城阖成家立計赤丸慈恩題記叢棘翠筠管待弊大清早的笃戲得男二耀忿懥關報鼓冶寒灰寒暖毫無疑義紅剝銀胡搞枑苑焦煳煳勦撲卷手刊山磕瓜硍朱贶别靈燈沒骨圖門構門戶冊明迷墨鏡木産撓擾内宅彭窯飄簸普施球扇形人等三吳射亭適身時世妝石油桃臉跳遠鬀發洟涕維生誤差詳雅屑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