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潔的道路。 三國 魏 曹植 《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三國 魏 應璩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按轡清路,周望山野。”
(2).使道路清淨。古制帝王或大臣出巡時清掃道路,驅散行人。 三國 魏 阮籍 《奏記詣曹爽》:“乞降期會,以避清路。”《梁書·到溉傳》:“﹝ 到溉 ﹞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補,傳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
“清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清潔的道路
指幹淨整潔的道路,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表達環境或心境。例如曹植《七哀詩》中的“君若清路塵”,用“清路塵”與“濁水泥”形成對比,暗喻身份差異。
古代儀制中的清道行為
指帝王或官員出巡時,提前清掃道路、驅散行人以确保通行安全。如《梁書·到溉傳》提到官員出行時“傳呼清路”,以彰顯威儀。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如需更全面的文獻出處或例句,可參考《三國志》《梁書》等曆史文本。
清路這個詞是指道路通暢,沒有阻礙或障礙物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道路的暢通,或者也可以比喻事情的順利進行。
清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氵”和“路”。其中,氵是水的意思,路是道路的意思。氵部意味着與水有關,路部則表示與道路有關。清路總計有9畫。
清路是現代漢字,原始來源于古代的道路與交通。由于交通的發展以及城市化的進程,人們開始更加注重道路的通暢。因此,清路這個詞彙也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中。在繁體字中,“清路”同樣是以這兩個字組成。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道路通暢的意思通常用一種古代的字形來表達。但是具體的古代寫法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無法确定清路在古代的精确寫法。但是整體來說,清路在古代漢字中的意思是存在的。
1. 雪後,道路上的積雪已經被清掃幹淨,變得十分清路。
2. 在交通管制結束後,車流終于恢複正常,道路重新變為清路。
清途、通路、暢通等。
近義詞:暢通、無阻、順暢。
反義詞:堵塞、阻礙、擁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