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eritorious deeds]∶功勳與事業
千秋功業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漢· 賈誼《過秦論》
(2) [work]∶士農工商所從事的事業或工作
民勤于力則功業牢
(3) [achievements]∶工作的成績,成果
(1).功勳事業。《易·繫辭下》:“爻象動乎内,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晉 劉琨 《重贈盧谌》詩:“功業猶未建,夕陽忽西流。”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圖文襄公用兵》:“輔翊 世祖 、 聖祖 二朝,功業卓然。” ********* 《緻蔣經國先生信》:“祖國和平統一,乃千秋功業。”
(2).謂士農工商所從事的事業或工作。《呂氏春秋·上農》:“是故天子親率諸侯,耕帝籍田,士大夫皆有功業。” 漢 桓寬 《鹽鐵論·授時》:“民勤於財則貢賦省,民勤於力則功業牢。” 清 宋永嶽 《志異續編·鵲巢》:“蓋妻正紡,恐妨功業,不暇置辨也。”
(3).指工作的成績、成果。《管子·山國軌》:“曰某鄉女勝事者,終歲績,其功業若幹?以功業直時而櫎之,終歲,人己衣被之後,餘衣若幹?” 鄭觀應 《盛世危言·船政》:“課其功業,核其勤惰。”
功業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維度:
功業(gōng yè)指通過努力取得的重大成就與貢獻,尤指對社會、曆史産生深遠影響的業績。
《漢語大詞典》 界定為:“功績與事業;指重大的成就或貢獻。”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作:“功績和事業;重大的成就。”
例證:
《史記·項羽本紀》:“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功業相反,何也?”(指項羽雖無根基卻成就霸業)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社會貢獻
指對國家、民族發展的實質性推動,如政治改革、科技突破等。
《辭海》(第七版) 強調:“功業多用于形容曆史性、集體性的重大成就。”
例: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創業”即建立功業)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
個人成就
涵蓋學術、藝術、軍事等領域的卓越建樹,如“立不朽之功業”。
《古代漢語詞典》 指出:“功業可指個人畢生追求的崇高目标及其實現。”
儒家價值觀: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中,“立功”即建立功業,體現儒家積極入世的精神追求。
《論語·雍也》 載:“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衆……何事于仁!必也聖乎!”(強調惠民濟世的功業)
來源:中華書局《論語譯注》
曆史評價标準:
中國傳統史書(如《資治通鑒》)常以功業作為評判曆史人物的重要尺度。
詞項 | 核心差異 |
---|---|
功業 | 側重長期性、曆史性貢獻 |
功績 | 強調具體成就的功勞與效果 |
事業 | 泛指職業或社會活動,範圍更廣 |
語料佐證:
“他畢生緻力于教育,其功業惠及後世。”(現代用例)
來源: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
“功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功勳與事業
指個人或團體在曆史、社會、政治等領域建立的重大成就或貢獻,常與曆史評價相關。例如賈誼《過秦論》中“功業相反也”,強調曆史人物成敗與功業的關聯。現代用法如“唐太宗開創貞觀盛世,曾國藩立下不朽功業”,均突出長期影響力。
士農工商所從事的事業或工作
古代泛指社會各階層的職業活動,如《鹽鐵論》提到“民勤于力則功業牢”,體現勞動與職業成果的關系。此義項在現代使用較少,更多見于古文語境。
工作的成績、成果
廣義指具體事務的成效,如《管子》中“其功業若幹”,強調量化成果。現代可延伸至學術、商業等領域的成就,例如“科研功業”“企業功業”等。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例句,可參考古籍《過秦論》或現代詞典釋義。
褒貶寶刀不老巴菽比像長陌陳師鞠旅臭架子雛鳳大天光典書調鷹帝垣奪取耳熟能詳販負負怨富中膏身故岑過渡孤注黑雲母恒民昏天黑地賤貧加速運動解甲倒戈截替及利金魄寄遠忌針兩獻鸾舞闾互盲文謾駡麻筵甯為鷄口,無為牛後蟠蜿恰適磬沼親歡丘落熱性乳台蛇鼠橫行食不求甘噬犬水家梭霞讨罵天麻聽德瓦礫霄門曉示喜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