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恒的意思、奇恒的詳細解釋
奇恒的解釋
(1).指奇病。《素問·玉版論要》:“奇恒者言奇病也。”
(2).謂特殊與一般。 章炳麟 《************解》:“事有奇恒,塗有險易,則不得不慮及於是耳。”
詞語分解
- 奇的解釋 奇 í 特殊的,稀罕,不常見的:奇聞。奇迹。奇志。奇觀。奇妙。奇巧。奇恥大辱。 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測的:奇兵。奇計。奇襲。出奇制勝。 驚異,引以為奇:奇怪。驚奇。不足為奇。 偶 奇 ī 數目不成雙的
- 恒的解釋 恒 é 持久:恒心。恒久。恒定。恒齒。永恒。恒星。恒溫。 經常的,普通的:恒言。 姓。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奇恒”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醫學專指和引申義三個層面來理解:
-
本義:異常與平常
- 奇 (qí / jī): 此處通常讀作jī,意為“特殊的”、“不尋常的”、“單數的”,與“偶”相對。引申為“異常”。
- 恒 (héng): 意為“常久的”、“固定的”、“普通的”,即“平常”。
- 合義: “奇恒”字面意思指“異常與平常”,或“特殊與常規”。它代表了事物存在的兩種相對狀态或屬性,強調了對立統一的關系。
-
醫學專指(源自《黃帝内經》):
- 在中醫經典《黃帝内經·素問》中,專門有一篇名為《奇病論》(有時也關聯讨論“奇恒”概念),這裡的“奇”即讀作jī,指“異于平常”。
- 奇恒之腑: 這是“奇恒”在中醫領域最核心、最著名的應用。中醫将人體内髒分為“五髒”(心、肝、脾、肺、腎) 和“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此外,還有一類器官,它們在形态上類似“腑”(多為中空有腔),但在功能上卻類似“髒”(貯藏精氣,而非傳導糟粕),性質上異于常腑,故稱為“奇恒之腑”。包括:
-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子宮)。 (注:膽既屬六腑,也屬奇恒之腑,因其貯藏清淨之膽汁,功能異于他腑)。
- 奇恒之病: 指那些異乎尋常、病因病機複雜、較為罕見或難治的疾病。《素問·奇病論》就專門論述了多種此類疾病(如息積、伏梁、疹筋等)的成因、症狀和治法。這裡的“奇”同樣強調其“異常性”。
-
引申義:
- 超出“奇恒之腑/病”的具體醫學範疇,“奇恒”一詞有時也被引申用來形容事物或現象非同一般、超出常規、具有獨特性或難以用常理解釋 的特性。
“奇恒”的核心含義在于“異常與平常”的對比。在通用語境下,它指代特殊與常規并存的狀态。在中醫專業領域,它特指一類形态似腑、功能似髒的器官(奇恒之腑),以及指代那些異乎尋常、複雜難解的疾病(奇恒之病)。理解“奇恒”的關鍵在于把握“奇”(jī, 異常) 與“恒”(平常) 這對辯證關系。
參考來源:
- 《黃帝内經·素問》 - 特别是《五髒别論》篇(論述髒腑分類)和《奇病論》篇(論述奇病)。這是中醫理論最根本的經典著作。
- 《中醫基礎理論》教材 (各類中醫藥院校通用教材) - 系統闡述髒腑學說,明确奇恒之腑的定義、組成和特點。
- 《中醫大辭典》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權威工具書,提供“奇恒之腑”、“奇病”等詞條的規範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奇恒”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成語屬性
- 發音:qí héng
- 構成:由“奇”(異常、特殊)和“恒”(持久、不變)組合而成,表示事物異常穩定且持久不變,不受外界幹擾。
- 哲學引申:莊子曾提到“奇者,天下之正也;恒者,天下之舞也”,認為“奇”是事物的本質,“恒”是變化與運動的體現,兩者共同構成世界的穩定性與動态性。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持久穩定的狀态,如人的性格特質、自然規律或社會現象的長期延續性。
二、特殊語境下的含義
-
中醫術語
- 在《素問·玉版論要》中,“奇恒”指“奇病”,即不同于常規的疾病。
- 張景嶽等醫家進一步擴展其範圍,認為“奇恒”不僅指疾病,還包括異常的脈象、面色、髒腑變化等。
-
哲學與邏輯
章炳麟在《中華民國解》中将其解釋為“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強調事物既有普遍規律,也有特殊表現。
三、總結
“奇恒”的核心内涵是“異常中的持久性”或“特殊與一般的辯證關系”,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若需更完整的信息,可參考《素問》《莊子》等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丁俗客八犍畢對逋播長號羼戲超遷朝祥持兩端寸箋村田樂悼痛釘書匠孵卵幹戾工業基地聒聒孤童汗位好問則裕合好橫轶畫尺歡諧挾令積垛接仗金額舊要機械手夔一足梁虹列石流澗籠阿蠪蚳賣休貓冬朦充敏明幕裡紅絲牆隅祈沈山墟生條是百的時品詩濤使轉刷尾水壓戍口説陳熟鐵田臯聽察問津無地起樓台相公無頭無尾細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