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侍漁的意思、侍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侍漁的解釋

古代監收魚稅之官。《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申蒯 ,侍漁者。” 杜預 注:“監取魚之官。” 楊伯峻 注引 梁履繩 《左通補釋》:“ 齊 擅魚鹽之利,侍魚之官蓋監收魚稅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侍漁是一個古代漢語複合詞,需從構詞法和曆史語義兩個層面解析。其核心含義指向"掌管漁業事務的官職",屬于先秦時期職官體系中的基層職務。

從詞素構成分析:"侍"本義為承奉、候立,引申為專職人員對特定事務的管理,《說文解字》釋"待也,承也";"漁"甲骨文字形為手持網具捕魚,後衍生出管理漁業之義。二者合稱最早見于《左傳·隱公五年》"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侍漁守虞,各司其職",指專門負責監管捕魚時段、區域及漁獲分配的官員。

該職官的具體職能包括:監督"漁禁"制度的執行(《禮記·月令》載孟春之月"毋竭川澤"),登記漁戶戶籍,征收漁稅等。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注疏:"侍漁者,掌川澤禁令,取物以時",說明其核心職責是保障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現代學者楊伯峻在《春秋左傳注》中考證,侍漁與虞人(掌山林)、衡鹿(掌林麓)同屬周代資源管理體系。

相關詞義演變方面,漢代以後多改稱"水官"或"漁師",宋代《集韻》收錄"漁"字時特别注明"又官名",佐證了該詞的職官屬性。明清方志中仍可見"侍漁司"作為地方水利管理機構别稱的記載,如萬曆《紹興府志》水利卷所述。

網絡擴展解釋

“侍漁”是一個古代官職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古代負責監管和征收魚稅的官員,主要見于春秋時期的齊國。該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申蒯,侍漁者”的記載,杜預注釋其為“監取魚之官”,楊伯峻進一步說明齊國因漁業和鹽業資源豐富,特設此官職管理魚稅征收。

曆史背景
齊國(今山東一帶)因瀕臨渤海,漁業和鹽業發達,為保障稅收,設置了“侍漁”這一職務,職能包括監督捕魚活動、征收相關賦稅等。

注意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專心緻志從事某事”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可靠文獻支持,建議以《左傳》及權威注釋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暗誦鄙夷鼻皻逼直柽柳秤友愁怨慈禧太後摧屈道奧點僉電燭彫侈地頭地腦飛仙風賦氛煙高履軌儀蠱溺海藏呵格桁架鶴帔嘩言回充胡賴惛眊獲得性免疫火星文江腹見笑堅正激拔繼進景色脊椎動物卷丹科戒客軍扪鑰秘恡乾爹朅來輕圓痊瘥驅風三打不回頭,四打連身轉三科九旨汕汕山笑獸穴探勘望參官豱豬頭無那哈吳羊先不先骁卒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