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戉的意思、斧戉的詳細解釋
斧戉的解釋
見“ 斧鉞 ”。
詞語分解
- 斧的解釋 斧 ǔ 砍東西用的工具,多用來砍木頭。古代亦用來作兵器:斧子。斧頭。斧钺。斧柯(a.斧子的柄;b.喻政權、權柄)。 用斧砍:斧正(敬辭,請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斧鑿(a.斧子或鑿子;b.指文藝作
- 戉的解釋 戉 è 同“钺”。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斧戉(fǔ yuè)是漢語中表示古代兵器與禮器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字形、字義兩方面解析:
一、單字訓诂
- 斧:《說文解字》釋為「斫也」,本指砍伐工具,後衍生為刑具象征。《漢語大詞典》載其甲骨文字形像手持斧具,金文增「父」聲符(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
- 戉:《說文解字》注「戉,大斧也」,與「钺」為古今字關系。《尚書·牧誓》「王左杖黃戉」印證其作為君王儀仗的禮器功能(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二、複合詞義項
- 兵器類指:特指斧形長柄戰具,《詩經·豳風》「既破我斧,又缺我戉」反映其實戰應用。
- 禮制象征:商周時期作為軍事統率權标識,《禮記·王制》載「諸侯賜弓矢而後征,賜斧戉而後殺」。
- 引申含義:衍生出「斧正」「戉令」等詞彙,前者喻指修改文章的謙辭,後者代指帝王诏令。
三、器物形制
據《周禮·考工記》記載,斧戉形制有别:斧刃呈弧形側重劈砍,戉體寬扁多鑄有饕餮紋;考古發現商代青銅戉最長者達35.2厘米(安陽婦好墓出土實物數據)。
網絡擴展解釋
“斧戉”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 本義:指古代兵器斧和钺的組合。斧為砍伐工具演化成的兵器,戉(同“钺”)是類似大斧的禮器或刑具。
- 引申義:象征軍事權力或刑罰權威,常借指嚴酷的刑罰,如“甘冒斧戉”表示甘願承擔重刑風險。
二、詞義辨析
- 與“斧锧”的區别:
“斧锧”(fǔ zhì)指古代腰斬刑具(如鍘刀),強調刑具功能,而“斧戉”更偏向兵器和刑罰象征的結合。
三、使用注意
- 通假與異體:部分文獻中“斧戉”與“斧钺”通用,但“斧钺”更常見。
- 現代適用性:主要用于古文或曆史語境,現代漢語中罕見。
四、參考資料
更多詳情可查看、2關于“斧戉”的注音及結構分析,或參考、9對比“斧锧”等類似詞。
别人正在浏覽...
菴蔚寶缽标角布達佩斯不古掣獲稱道橙實逞祥春秋鼎盛達解甸聚第一義谛放遊豐彩佛齒鬼哭神驚熇焚黃金牙虎虎勢勢徽繩解款經曆槿榮金石之策進讨忌忮君臣抗殿抗席榔頭連州跨郡明玕明闿難乎為繼拿腔作勢奴顔婢膝葩蘤绮錯擎蓋欽欽曆曆碁石楸玉局齊夏榮適三已心傻裡八機沈泥舍貧世霸矢志不搖順下束紳谇讛素論太宰土豹文谟嗚唈香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