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易》剝卦中重疊的五個陰爻。見《易卦變圖》。
(2).中醫稱手太陰、手少陰、足太陰、足少陰、厥陰五條經絡為“五陰”。《靈樞經·經脈》:“五陰氣俱絶,則目系轉,轉則目運。”
(3).亦作“ 五廕 ”。即五藴。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原夫四塵五廕,剖析形有。”《景德傳燈錄·僧肇法師》:“四大元無主,五陰本來空。” 章炳麟 《駁神我憲6*政說》:“數論言神我,非佛家所謂中陰、五陰。”參見“ 五藴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五陰漢語 快速查詢。
“五陰”是佛教術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五陰又稱“五蘊”,指構成衆生身心的五種要素,包含物質與精神層面:
五陰被認為是覆蓋衆生“真明之慧”的障礙,使人沉溺于生死輪回。佛教主張通過修行破除五陰的束縛,如《維摩诘經》提到“樂觀五陰如怨賊”,強調對其本質的洞察。
術語翻譯演變:早期譯作“五陰”,鸠摩羅什譯為“五衆”,玄奘統一為“五蘊”,對應梵語“khandha”(意為積聚)。
《五陰》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佛教中所說的五蘊,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佛教認為,人的存在由這五個蘊組成了個體的身心。
《五陰》的拆分部首是五和陰,五的拆分部首是一,筆畫是四;陰的拆分部首是阝,筆畫是8。
《五陰》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通過對人類身心存在的分析和解釋,提供了一種理解人性的觀點和方式。
《五陰》的繁體字是「五陰」。
在古時候,「五陰」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差異。
1. 五陰是構成人的身心的五個要素。
2. 在佛教中,修行的目的之一是淨化五陰。
3. 五陰的平衡和協調對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五蘊、五陰修行、五陰瑜伽、五陰疾病
五蘊
五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