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株待兔的意思、守株待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株待兔的解釋

[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cl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s] 比喻死守經驗,不知變通。亦用以諷刺妄想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

詳細解釋

(1).《韓非子·五蠹》:“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柱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 宋國 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後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漢 王充 《論衡·宣漢》:“以已至之瑞,效方來之應,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 宋 陳師道 《清月長老再住薦福疏》:“守株待兔,雖達者之不為;面壁磨磚,亦古今之常事。”

(2).比喻企圖不經過主觀努力而僥幸得到意外的收獲。《古今小說·楊八老越國奇逢》:“妾聞治家以勤儉為本,守株待兔,豈是良圖?乘此壯年,正堪跋踄,速整行李,不必遲疑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守株待兔”是中國古代經典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五個層面詳細解析:

一、字面解釋 “守”指守候,“株”指樹樁,“待”即等待,“兔”指兔子。字面意為守在樹樁旁等待兔子撞上來。

二、核心寓意

  1. 諷刺僥幸心理:比喻不主動努力,妄想通過偶然機會獲得利益。
  2. 批判思維僵化:指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的行為。

三、典故溯源 出自《韓非子·五蠹》:宋國農夫偶見兔觸樹樁而死,遂放棄耕作終日守株,最終被國人恥笑。該故事通過“冀複得兔”與“兔不可複得”的對比,形成強烈諷刺效果。

四、應用場景

五、文化啟示 該成語濃縮了中國傳統哲學中“變易”思想,與《周易》“窮則變,變則通”形成互文,警示後人要因時制宜、積極求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指機械地等待運氣的到來而不主動去争取。拆分部首是宀木彳兔,筆畫數為17畫。

該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列子·湯問》,故事中有一個農民守在一棵樹旁邊,等待兔子因為不小心撞到樹而被他捕獲。最終他等到了一隻疲憊的兔子,成功捕獲。這個故事成為了“守株待兔”這個成語的來源。

在繁體字中,“守株待兔”的寫法是「守株待兔」。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保持一緻。

以下是這個成語的例句:

他一直守株待兔,從未努力過。

像他這樣守株待兔的人,很難取得成功。

組詞:守口如瓶、守身如玉、守望相助。

近義詞:坐以待斃、唯命是從。

反義詞:積極主動、主動出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