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币制的意思、币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币制的解釋

[currency(monetary) system] 國家規定的貨币制度

詳細解釋

國家規定的貨币制度。包括用什麼做貨币,貨币單位,以及硬币的鑄造,紙币的發行、流通等制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币制,即貨币制度,是國家以法律形式對貨币流通結構與組織形式進行系統性規定的總稱。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币制指“國家規定的貨币制度,包括拿什麼做貨币和貨币的單位,以及硬币的鑄造、紙币的發行、流通等制度”。其核心構成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法定貨币屬性

币制明确規定國家本位貨币的名稱、材料及價值标準。例如中國古代的“兩”與“文”、現代的“元”均為法定計價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現行《人民币管理條例》規定人民币為法定償付貨币,任何單位不得拒收。

二、發行管理體系

包含貨币鑄造/印刷權限、發行準備制度及流通範圍。參考《中國金融史》,秦朝“半兩錢”首次實現中央政府統一鑄币權,而現代央行通過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調控貨币供應量。

三、曆史形态演變

從實物貨币、金屬鑄币到信用紙币的演進過程中,币制始終反映社會經濟形态。據《貨币銀行學》研究,1935年國民政府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國從銀本位轉向信用貨币體系。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2. 中國人民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币管理條例》
  3. 葉世昌《中國金融史》
  4. 黃達《金融學》

網絡擴展解釋

币制,即貨币制度,是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貨币流通結構、組織形式及管理規則的總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

币制主要規範以下内容:

  1. 貨币材料:如金銀(金屬本位)或信用貨币(紙币)。
  2. 貨币單位:包括名稱(如“元”“美元”)和單位價值。
  3. 流通貨币種類:主币(本位币)與輔币的區分及規格。
  4. 發行與流通:硬币鑄造、紙币發行權限及流通程式。
  5. 法償能力:規定貨币的法定支付效力(如無限法償或有限法償)。
  6. 準備金制度:保障貨币信用的黃金或外彙儲備。

二、曆史類型

  1. 金屬本位制
    • 銀本位、金本位、金銀複本位(如19世紀歐洲)。
    • 特點:貨币與貴金屬挂鈎,可自由兌換。
  2. 信用貨币制
    • 現代主流制度,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發行紙币(如人民币、美元)。
  3. 特殊形式
    • 美元化:小國直接使用美元替代本币。

三、實例說明

例如,1948年國民黨政府的“金圓券改革”即以金圓券替代法币,強制收兌黃金、外币,體現了币制調整對經濟的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國家的币制演變,可參考來源中的高權威性網頁(如、8、10)。

别人正在浏覽...

辦治悲怆贲耀比服筆潤愊抑參革觇覩吃監沖口初稿大集體鵝眼方滋未艾法效飛言格令格林納達攻淩黃朱湔湔賤易攪鬧雞谷謹備錦繡谷迥特饑嗛聚首陵稻另起爐竈龍殿倫膚落落跎跎蠻牋象管弭檝木榇畔戾匹概峭巘切儗确質山驢王省解耍花舌子私殊竦峭酸士素朝題牓替另穩如泰山握鉛抱椠杌凳無家可歸舞裙歌扇鰕菜鮮楚橡茹藿歠戲彩娛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