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褒貶。古代賜衮衣以示嘉獎,給斧钺以示懲罰,故雲。 明 張居正 《拟唐回鹘率衆内附賀表》:“衮鉞中嚴於筆削,絲綸下逮於兜離。” 梁啟超 《上鄂督張制軍書》:“上畏昊天之視聽,下思良史之衮鉞,則亡羊補牢,今猶可及。”
“衮钺”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ǔn yuè,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象征君主權威與權力
“衮”指古代君主的禮服,象征至高無上的地位與威嚴;“钺”是古代兵器,代表軍事權力和刑罰。二者結合,形容君主或統治者集威嚴與實權于一身,權力不可侵犯。
引申為褒貶評價
古代以“賜衮衣”表彰功績(嘉獎),以“授斧钺”象征懲罰或征伐權(貶斥)。因此,“衮钺”也被用來指代對人物或事件的褒貶評判。例如明代張居正曾用“衮鉞中嚴於筆削”表達史書評價的嚴謹性。
用法示例
注意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側重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