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获的意思、起获的详细解释
起获的解释
搜取;获得。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咸丰三年七月初十日》:“ 丹阳县 生擒贼匪,起获逆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贼盗下》:“倘起获真赃,反係失单所无,凭何定罪。”
词语分解
- 起的解释 起 ǐ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领取(凭证):起护
- 获的解释 获 (獲⑤穫) ò 打猎得到的禽兽:猎获。 得到,取得:获得。获奖。获悉。如获至宝。 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获。 能得到机会或空闲:不获面辞。 收割庄稼:收获。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起获”是一个汉语动词,其核心含义是指执法机关或相关部门在调查、搜查过程中,发现并收缴(赃物、违禁品、作案工具等)。它强调的是一个从隐藏或未知状态到被发现并收缴的过程。
以下是其详细解释,结合权威词典来源:
-
基本释义:
- 起: 在此处意为“取出”、“弄出来”,指将隐藏或藏匿的物品找出来。
- 获: 意为“得到”、“缴获”、“查获”,指将物品置于控制之下。
- 合义: 将藏匿的(通常是非法的或涉案的)物品查找出来并收缴。
-
典型用法与语境:
- 法律与执法场景: 这是“起获”最常出现的语境。它特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海关等执法部门在侦查案件、执行搜查、检查等公务活动中,发现并依法收缴涉案物品的过程。
- 例如: “警方在犯罪嫌疑人家中起获了大量赃款赃物。” / “海关在例行检查中起获了一批走私文物。”
- 对象: “起获”的对象通常是赃物(如盗窃、诈骗所得)、违禁品(如毒品、枪支弹药、非法出版物)、作案工具(如凶器、盗窃工具)、证据或其他需要依法收缴的物品。
- 过程性: 该词隐含了物品从“未被发现/隐藏”到“被发现并控制”的动态过程,强调执法行为的成果。
-
特点:
- 官方性: 通常用于描述官方机构(尤其是执法机关)的行为,带有一定的正式色彩。个人发现物品一般不用“起获”。
- 被动性(对物品而言): 物品是被发现、被收缴的对象。
- 结果性: 表示搜查、侦查等行动取得了具体成果。
权威来源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是汉语规范使用的权威工具书,对“起获”有明确的定义,强调其“找出并缴获(赃物、违禁品等)”的含义。 商务印书馆官方网站 - 工具书检索 (注:此为商务印书馆官方工具书检索入口,具体词条内容需在站内或购买词典查询)
- 《汉语大词典》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作为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其对“起获”的解释会更侧重其用法和语境,确认其在司法、执法领域的应用。 汉语大词典 - 相关资源 (注:此为《汉语大词典》相关资源网站,提供查询服务或信息)
“起获”是一个具有特定法律和行政色彩的动词,专指执法或相关部门在公务活动中发现并收缴藏匿的涉案物品(如赃物、违禁品、作案工具等)的过程和结果。其使用凸显了行动的官方性、强制性和成果性。
网络扩展解释
“起获”是一个汉语动词,主要用于法律或执法场景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起获”指通过搜查等方式找到并取得隐藏的赃物、违禁品或证据。例如警方在破案时“起获赃物”。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动作:搜查发现和取得物品。
二、用法特点
- 法律语境:多用于描述执法机关查获非法物品的过程,如“起获毒品”“起获赃款”。
- 被动对象:宾语通常为被隐藏的非法或违规物品,如:
- 起获枪支弹药
- 起获伪造证件
- 起获被盗车辆(例句来源:)
三、历史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文献,如《戴经堂日钞》中记载“起获逆书”,《福惠全书》提到“起获真赃”,说明其使用已有数百年历史,且多与案件侦办相关。
四、应用场景
- 警方通报:“在某窝点起获走私物品”
- 司法文书:“经搜查起获作案工具”
- 媒体报道:“海关起获濒危动物制品”(、4、7中均有类似案例)
五、语言对比
法语中对应表达为 fouiller et prendre(搜查并获取)或 perquisitionner et confisquer(搜查并没收),强调搜查与没收的双重动作。
别人正在浏览...
俺家半床宝邻辨反部分策告产利程序侈大刺舩粗绒棉达官要人诞育短封断袖余桃法服翻板番饼放皓犯厉拊缶葛越广闲鬼主意好名厚诬呼汹茧盎郊劳交作积久尽是巨鳞开小差来得个雷大使凉影联联廉宪廉约刘三妹明惠木椹批覆皮肉生涯千里迢迢千万买邻缺齧区田热锅上的蚂蚁戎骖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搭儿耍阴谋水厄宿德头容王顾左右而言他象形文字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