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星名。北鬥第一星。《星經》卷上:“北鬥星……第一名天樞,為土星。”
(2).比喻國家的中央政權。《後漢書·崔駰傳》:“重侯累将,建天樞,執鬥柄。” 北周 庾信 《賀平邺都表》:“伏惟皇帝陛下,握天樞,秉地軸。”
(3). 唐 延載 元年 武則天 所立自紀功德的柱子。 開元 初诏令毀之。《舊唐書·則天6*皇後紀》:“ 梁王 武三思 勸率諸蕃酋長奏請大徵歛 東都 銅鐵,造天樞於 端門 之外,立頌以紀上之功業。” 唐 李休烈 《詠毀天樞》詩:“天門街上倒天樞,火急先須卸火珠。”
(4).人體經穴名。《素問·六微旨大論》:“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 王冰 注:“天樞,當齊之兩傍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天樞漢語 快速查詢。
“天樞”一詞在不同領域有豐富的含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穴位名稱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位于腹部臍旁2寸(約兩橫指)處。其功能包括:
命名源于其位置“居陰陽升降之中”,象征人體氣機樞紐,與天地氣交中點相應。
運氣學說術語
指天地氣相交的中點(即“氣交之分”),用于中醫理論中指導治療和養生。
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武則天于695年所立的銅鐵紀功柱,高約105尺,刻百官及四夷酋長名,寓意“天下中樞”,後于開元年間被毀。
以上内容綜合了醫學、天文、曆史等多維度解釋,如需進一步了解某方面細節,可參考對應來源。
《天樞》指的是天空中的樞軸或中心,代表着天空的中心位置。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事物的核心、關鍵或重要部分。
《天樞》的部首是“⺡”,也被稱為水部,意味着與水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為9。
《天樞》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文獻中,包括經典、詩歌和傳說等。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們觀察天空中的星辰運行和宇宙結構的認識。
《天樞》的繁體字為「天樞」。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天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例如,部分古籍中的寫法為「天樓」,意為天空的樓閣。
1. 這個計劃是整個項目的天樞,我們必須認真對待。
2. 他是我們團隊的天樞,沒有他,我們無法順利完成任務。
1. 天空:指地球大氣層上方的虛空。
2. 樞紐:指連接不同地區或組織的重要中心點。
3. 天地:指宇宙中的天空和地面。
4. 樞軸:指支撐物體旋轉的中心。
1. 核心
2. 關鍵
3. 要點
1. 次要
2. 無關
3. 輔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