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台名。亦名 夏台 。在今 河南省 禹縣 南。《左傳·昭公四年》:“ 夏啟 有 鈞臺 之享, 商湯 有 景亳 之命。” 杜預 注:“ 河南 陽翟縣 南有 鈞臺陂 ,蓋 啟 享諸侯于此。” 南朝 宋 顔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悵 鈞臺 之未臨,慨 酆宮 之不縣。”
(2).泛指帝王遊樂的台觀。 唐 陳子昂 《為陳禦史上奉和秋景觀競渡詩表》:“逖聽 鈞臺 ,側聞於帝樂。”
“鈞台”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地理信息進行解釋:
地理位置
鈞台又名“夏台”,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古稱陽翟縣)南部,是夏朝的重要遺址。據《左傳·昭公四年》記載,夏啟曾在此舉行“鈞台之享”,宴請諸侯,标志着“父傳子,家天下”的世襲制開端。其具體位置在禹州市古鈞台街北口,現存磚石結構遺迹,台高約4.4米,台下有深6.15米的洞穴。
曆史事件
在文學作品中,“鈞台”常代指帝王遊樂的台觀,如唐代陳子昂《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悵鈞臺之未臨”即用此意象。
部分文獻(如、6)提到“鈞台”作為成語,比喻“高尚品質或卓越才能”,但此用法較少見,主流含義仍以曆史遺址為主。若需深入研究,可參考《水經注》《竹書紀年》等古籍。
《鈞台》是指銅質或鐵質的古代樂器。它是一種低音打擊樂器,形狀寬大,由多個音片組成,通常懸挂在架子上演奏。
《鈞台》的拆分部首是钅(钅是金屬類字的部首)和台(台是通用漢字字典系統的部首)。它共有10畫。
《鈞台》一詞源于古代樂器的名稱。在中國古代音樂中,鈞台一直被用作主要的打擊樂器。
繁體字為「鈞臺」。
在古代,「鈞臺」的寫法稍有不同,但總體形态相似。字形更加裝飾繁複,曲線線條較多。
1. 在古代音樂表演中,鈞台的鼓聲猶如雷霆,震撼人心。
2. 這首音樂作品中運用了鈞台的獨奏,給人一種威嚴而莊重的感覺。
3. 鈞台的音色渾厚深沉,能夠突出節奏感和力量感。
1. 鈞台樂:指以鈞台為主要樂器的音樂形式。
2. 鈞台聲:指鈞台演奏出的聲音。
3. 鈞台器:指制作鈞台的樂器。
1. 高台:高大的樂器
2. 鑼:打擊樂器。
3. 編鐘:古代樂器,也是一種打擊樂器。
1. 磐台:指落地的支持物,不是懸挂的樂器。
2. 弦樂器:與打擊樂器相對的一類樂器。
3. 敲擊樂器:與金屬類打擊樂器不同的一類樂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