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多嘴。 明 高啟 《寓感》詩之十:“末俗矜辯議,窮口禍之源。”
“窮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窮口”意為“多嘴”,指在不當場合或過度發表言論的行為,帶有貶義色彩。這一解釋在多個來源中一緻出現,尤其是權威性較高的《漢典》明确标注其含義。
詞源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詩人高啟的《寓感》詩:“末俗矜辯議,窮口禍之源。” 詩句通過“窮口”批評了當時社會因争辯不休而引發禍端的現象。
字義分解
近義詞與辨析
需注意與“窮嘴”區分,後者指“愛說俏皮話”(如-10)。而“窮口”更強調“多言招禍”,語義更負面。
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中,用于批評無益的争辯或言辭泛濫。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寓感》詩全文或《漢典》相關詞條。
窮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嘴巴或口腔幹燥,感覺渴望飲水。
窮口由口部首和窮部組成,口部首表示與口有關,窮部表示源于饑渴。窮口共有5個筆畫。
窮口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屬于古代漢字。它的字形源于古代對喉嚨因渴望飲水而發生幹燥的描寫。
繁體字為「窮口」。
在古代,窮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窮口的寫法是「窮口」,意為嘴巴幹燥缺水。
1. 走了一整天,我感到口渴得窮口了。
2. 在沙漠中漫步,很快我的嘴巴變得窮口了。
3. 這種刺激飲料能夠迅速解除窮口的感覺。
窮困、窘窮、窮苦、貧窮、窮困潦倒。
渴、口渴、渴望、幹渴。
飽、滿足、滿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