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钤山的意思、钤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钤山的解釋

山名。在 江西省 分宜縣 南二裡 袁江 南岸,亦名 钤崗 。右為 新澤水 ,左為 長壽水 ,夾于山末,故名 钤 。 明 代 嚴嵩 曾在 钤山 讀書十年,有《钤山堂集》四十卷。因以“鈐山”指 嚴嵩 。 清 趙翼 《感事·暗指和申事》詩:“聞道 鈐山 簿録時,世間無此擁高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钤山是位于中國江西省分宜縣境内的一座曆史名山,其名稱源于山體形似古代車轄("钤"的本義)或印章("钤"的引申義)。該山因明代權臣嚴嵩曾在此築廬讀書而聞名,《明史·嚴嵩傳》記載其"讀書钤山十年",其别集亦命名為《钤山堂集》。

從漢語字義解析:

  1. "钤"在《說文解字》中釋為"車轄也",原指固定車軸的關鍵部件,後引申為鎖鑰、印章等含掌控之意的名詞。在《正字通》中補充"钤,符印也",強化了權力象征的語義。
  2. "山"為象形字,《釋名·釋山》定義為"土之隆也",指自然形成的地貌隆起。

在地理志書記載中,《江西通志》載其"在分宜縣南五裡,形如钤印",《讀史方輿紀要》則注"山下有钤崗,故水曰钤水"。現代《中國地名大辭典》确認其位于贛西袁河流域,海拔328米,現存明清摩崖石刻等遺迹。該山所在的分宜縣舊稱"钤陽",亦源于此山地望。

需特别說明,嚴嵩《钤山堂集》載有《钤山秋霁》等詩作,其中"雲護藥爐晴亦潤,墨涵池水夜偏寒"等句,佐證了該山在明代文人活動中的重要地位。現存《钤山書院記》碑文則記載了其建築沿革。

網絡擴展解釋

“钤山”一詞包含地理名稱和曆史人物借代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地理名稱

钤山位于江西省分宜縣南二裡袁江南岸,又名钤崗。其名稱源于地理特征:右有新澤水,左有長壽水,兩水夾于山末,形似钤(印章),故得名。此山在古代文獻《山海經·西山經》中已有記載,描述其“多銅、多玉,木多杻橿”。

二、曆史人物借代

明代權臣嚴嵩曾在此山讀書十年,并著有《钤山堂集》四十卷。因嚴嵩擅權亂政的曆史評價,“钤山”後來被用作指代嚴嵩本人,暗含對其濫用職權的批判。例如清代趙翼詩句“聞道鈐山簿録時,世間無此擁高貲”即用此典。

三、延伸含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歸納為成語,引申為“以權謀私、擅權亂政”的行為,但這一用法多見于文學或曆史評論中,需結合語境理解。


提示:若需了解嚴嵩與钤山的具體關聯或《钤山堂集》内容,可參考《明史》或地方志等權威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闆瓦保和暴言逼惱曹耦擦澡誠純沉靜敕甲逴荦吊扇地坼天崩禘禮杜隙放慢翻弄飛沿走壁鳳幄撫膺官荒關親歸蕃豪殖宏曠紅妝素裹餱粻畫冠佪佪晃然昏迷不醒昏椓見兵僭服接待站鏡花緣雞犬不甯粒間臨危下石率古梅首明恥教戰謀臣猛将前疑惬當崎嵚欺役柔擾柔潤設建盛烈熟聞太尊調養沃地無風五供兒俠腸小家氣谿碓邂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