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位的意思、脫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位的解釋

病名。關節的骨頭因受外傷或病變而脫離正常位置。俗稱“脫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脫位”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

脫位(又稱脫臼)是指組成關節的骨端關節面脫離正常對應關系,導緻關節功能障礙。多由外傷、疾病或先天性因素引起,常見于肩關節、肘關節、髋關節等部位。


二、分類

根據成因可分為:

  1. 損傷性脫位:因外力作用導緻,如跌倒或撞擊(占大多數病例);
  2. 先天性脫位:由發育異常引起,如先天性髋關節脫位;
  3. 病理性脫位:因關節疾病(如關節炎、腫瘤)破壞關節結構所緻;
  4. 習慣性脫位:因關節囊或韌帶松弛導緻反複脫位。

三、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包括:


四、處理與注意事項

  1. 及時複位:需專業醫生通過手法或手術恢複關節正常位置,避免血腫機化或關節粘連;
  2. 固定與康複:複位後需固定關節,逐步進行康複訓練以恢複功能;
  3. 并發症預防:未及時治療可能導緻慢性疼痛、習慣性脫位或關節退化。

五、常見部位

肩關節(最高發)、肘關節、髋關節、踝關節及手指關節。

若出現疑似脫位症狀,請立即就醫,避免自行處理加重損傷。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脫位的意思

脫位(tuō wèi)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脫位指的是由于受到外力作用,關節骨頭或韌帶從正常的位置脫離。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關節,如手、肩、膝等。

部首和筆畫

脫位的部首是⺼(肉部),它作為一個偏旁部首出現在很多涉及到與肉有關的字裡面。

脫位的筆畫數目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脫位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諸子百家彙解》這本古籍裡面。

在繁體字中,脫位被拆分為「脫」和「位」兩個字,「脫」字部分的部首為「⺼」,「位」字則沒有部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脫位的「位」字有幾種不同的寫法。例如:「」、「」、「」。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較少使用。

例句

1. 運動員的腳踝因為摔倒而脫位了。

2. 汽車事故導緻他的肩膀脫位。

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脫位相關的詞語:

1. 脫臼:指由于外力作用,關節骨頭從正常位置脫離。

2. 跌打損傷:指因摔跤、撞擊等造成的身體部位的損傷。

3. 骨折:指骨頭斷裂或折斷。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脫臼

反義詞:複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