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戎的意思、大戎的詳細解釋
大戎的解釋
(1).用以沖鋒陷陣的兵車,即元戎。
(2). 唐 代兵部尚書的别稱。見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别名》。
(3).古族名。 春秋 時分布在 晉國 境内,當今 山西 太原 附近。一說是 周 的同姓子孫。《左傳·莊公二十八年》:“ 晉獻公 ……又娶二女於 戎 , 大戎狐姬 生 重耳 , 小戎子 生 夷吾 。” 杜預 注:“ 大戎 , 唐叔 子孫别在戎狄者。”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戎的解釋 戎 ó 古代兵器的總稱。 軍隊,軍事:兵戎。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戎裝。戎馬。 古代稱兵車:禦戎。 大:戎功。 稱(方言,音如“農”):“戎有良翰”。 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大戎”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來理解。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古代戰車(元戎)
指用于沖鋒陷陣的大型兵車,即“元戎”。此義項源于《史記》注釋,稱“元戎,大戎,謂兵車也”。這與“戎”字本義(兵器、軍事)相關。
-
唐代官職别稱
唐代将兵部尚書稱為“大戎”,這一用法見于宋代洪邁《容齋四筆·官稱别名》,可能與兵部職能涉及軍事調度有關。
-
春秋古族名
指春秋時期分布在晉國境内(今山西太原一帶)的少數民族,屬戎人分支。據《左傳》記載,晉獻公曾娶大戎女子狐姬,生晉文公重耳。部分學者認為其族源與周王室同姓。
二、延伸解析
- 族群背景:大戎屬于西戎的一支,與中原諸侯國既有聯姻(如晉文公母族)又存在軍事沖突,是春秋時期晉國邊疆的重要部族。
- 詞義演變:從“兵車”到“官職别稱”,體現了古代軍事術語向職官文化的延伸,而“古族名”則保留了部族曆史的記憶。
三、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常見于《左傳》《史記》等史書,或唐宋文人筆記。
- 現代研究:多用于讨論春秋民族關系、唐代官制或古代軍事裝備領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或《容齋四筆》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戎(dà ró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一個古代少數民族的名稱。它的拆分部首是大和戈,共有13個筆畫。大戎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曆史文獻,主要見于《左傳》和《詩經》等古代典籍中。
在繁體字中,大戎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并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代漢字在書寫形式上有所變化,大戎在古時候可以寫作“大戈”,其中“戈”是用來表示兵器的一種象形字。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也可以見到。
例句:《左傳》中有這樣一句話:“白公大戎疆土以襲來。”這句話描述了一個古代國家的領土被大戎族人侵略的情況。
組詞:大戎族、大戎部落、大戎文化。
近義詞:夷族、狄族、戎狄。
反義詞:中原人、黃帝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