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兕虎的意思、兕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兕虎的解釋

(1).兕與虎。泛指猛獸。《老子》:“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漢 張衡 《西京賦》:“威懾兕虎,莫之敢當。”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赴白6*刃而忘生,格兕虎於林谷者,勇人也。”

(2). 孔子 在 陳 絕糧,弟子有怨意,因召 子路 問曰:“《詩》雲:‘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見《史記·孔子世家》。後用為道衰不遇之典實。 宋 蘇轼 《見子由與孔常父唱和詩辄次其韻》:“吾道其非耶?野處豈兕虎!” 清 顧炎武 《與人劄》:“老仁兄閉戶著書,窮探今古,以視弟之久客邊塞,歌兕虎而畏風波者,夐若霄凡之隔矣。”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兕虎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兕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蘊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兕虎”由兩種猛獸組成:

二、古籍出處與引申義

  1. 《老子》:“陸行不遇兕虎”,形容善于保全生命的人能避開危險。
  2.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用“匪兕匪虎,率彼曠野”自喻困境,暗含對自身處境的感慨。
  3. 《淮南子》:“兕虎在于後,隨侯之珠在于前”,通過對比強調危險與利益的取舍。

三、現代用法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成語中,如“虎兕出柙”(比喻管理疏漏導緻惡果),或借指難以控制的強大勢力。

提示:若需具體古籍例句分析,可進一步說明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兕虎的意思

《兕虎》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

其中,“兕”讀作sì,意為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形狀像牛,角很長;“虎”讀作hǔ,是一種猛獸,屬于貓科動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兕”的偏旁部首是“⺧”,總筆畫數為5畫。

“虎”的偏旁部首是“⺝”,總筆畫數為8畫。

來源和繁體字

《兕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神話和傳說,兕象征祥瑞,而虎象征猛勇,組合在一起,形容事物強大且威猛。

在繁體字中,“兕”和“虎”分别寫作「兕」和「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兕”和“虎”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保留着其辨識度。

例如,古代“兕”字的寫法中,可以寫作「⺧、死」,而“虎”字可以寫作「虍、虓、虖」等。

例句

1. 他的力氣和運動能力就像兕虎一樣強大。

2. 這隻兕虎勇猛無比,威懾着所有的獵物。

3. 曆史上有許多英勇善戰的将領被形容為兕虎般的存在。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兕騰(形容兕的奔跑)、虎視眈眈(形容警惕、兇狠的目光)。

近義詞:雄壯、威武、威猛。

反義詞:溫順、懦弱、柔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