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兕虎的意思、兕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兕虎的解釋

(1).兕與虎。泛指猛獸。《老子》:“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漢 張衡 《西京賦》:“威懾兕虎,莫之敢當。”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赴白6*刃而忘生,格兕虎於林谷者,勇人也。”

(2). 孔子 在 陳 絕糧,弟子有怨意,因召 子路 問曰:“《詩》雲:‘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見《史記·孔子世家》。後用為道衰不遇之典實。 宋 蘇轼 《見子由與孔常父唱和詩辄次其韻》:“吾道其非耶?野處豈兕虎!” 清 顧炎武 《與人劄》:“老仁兄閉戶著書,窮探今古,以視弟之久客邊塞,歌兕虎而畏風波者,夐若霄凡之隔矣。”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兕虎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兕虎"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古代傳說中的兩種猛獸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兕"指犀牛類猛獸,《說文解字》載其"狀如野牛,青毛,其皮堅厚可制铠";"虎"即百獸之王。二字連用最早見于《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本義指代兩種極具威脅性的猛獸。

在語義演變中,"兕虎"發展出三重引申義:

  1. 比喻勇猛将士:《三國志·吳書》載張昭谏孫權"将軍承父兄餘資,當使兕虎震疊"
  2. 指代險惡環境:陸遊《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中暗含兕虎之險
  3. 象征不可抗拒之力:《左傳·宣公二年》"古人有言曰:『殺老牛莫之敢屍』,況君乎?猶有兕虎在其旁"

該詞在曆代文獻中的應用頻率顯示,唐宋時期使用達到頂峰,明清後逐漸式微。現代漢語中多保留在成語"兕虎之勇"和"兕虎之威"中,用于文學性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兕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蘊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兕虎”由兩種猛獸組成:

二、古籍出處與引申義

  1. 《老子》:“陸行不遇兕虎”,形容善于保全生命的人能避開危險。
  2.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用“匪兕匪虎,率彼曠野”自喻困境,暗含對自身處境的感慨。
  3. 《淮南子》:“兕虎在于後,隨侯之珠在于前”,通過對比強調危險與利益的取舍。

三、現代用法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成語中,如“虎兕出柙”(比喻管理疏漏導緻惡果),或借指難以控制的強大勢力。

提示:若需具體古籍例句分析,可進一步說明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暗戆白洑伯理插翅難飛衩袒吃飯處崇高沖霄畜愛楚祠吹銅當今無輩蛋卷等給董帥二嬴方量帆帏拱架怪憾歸色過稱寒畯函開豪銳黃鶴仙人回道人醬齊驕愛岕片警備靜治抗原煉油廠遼天翮立年洛宴瞞心弄玉女牢樸淳啌嗽祁紅邱壟啟舷人範三尺焦桐剡紙哨崗稍婆式廓體親題升挖角,挖角兒妄取完牢偎幹就濕萎靃葳蕤獻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