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襁褓 ”。
“襁葆”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字詞構成
異體寫法
該詞也寫作“襁褓”“襁緥”“繈褓”等,均為同一含義的不同書寫形式。
代指嬰幼兒
古代特指1歲以下幼童,現代多用于比喻未滿周歲的嬰兒。
例句:“昔成王年幼,越在襁保(褓)。”——《後漢書·桓郁傳》。
比喻呵護與保護
作為成語時,“襁葆”引申為對某人或事物的精心照料,如“在父母的襁葆下成長”。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演變或古文用例,可參考《漢語辭海》或《後漢書》相關文獻。
襁葆是一個中文詞語,拆分部首為“衣”和“艸”,總共有12畫。它的意思是用布包裹嬰兒的一種抱被,類似于現代的嬰兒抱巾。這種抱被可以把嬰兒緊緊地裹在裡面,給予他們一種安全感。
襁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古代,人們沒有像現代一樣有各種現成的嬰兒用品,所以他們需要用布來包裹嬰兒。襁葆就是指這種包裹嬰兒的抱被。
在繁體字中,襁葆的寫法是「襁褓」,同樣是指同一個概念。繁體字的寫法更加貼近于古代的字形,更具有曆史感。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是,古代的漢字寫法在經過多年的演變和發展後,才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字形。不過,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襁葆的字形都能夠清晰地表達出抱被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關于襁葆的例句:
襁葆的組詞:嬰兒襁褓、襁褓之年。
襁葆的近義詞:包袱、抱巾。
襁葆的反義詞:解襁,解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