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oop;cry out;shout loudly] 大聲呼喊;尤指士兵在戰鬥或追擊時大聲叫喊助威
大聲喊叫。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二折:“甚麼人鳴鑼擊鼓,呐喊搖旗?”《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 李雄 領了将令,放起三個轟天大砲,衆軍一聲呐喊,遍地鑼鳴,離了教場,望 陝西 而進。” 魯迅 《呐喊·自序》:“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呐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奔馳的猛士。”
“呐喊”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nà hǎn,其核心含義是大聲呼喊,尤指在戰鬥、競賽或特定場景中通過叫喊助威或表達情緒。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2、6、10等來源。
《呐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高聲地喊叫或呼喊,表達内心的激憤、悲痛或者歡呼。
《呐喊》由左右結構組成,左邊是部首“口”,右邊是部首“吅”。它總共包含7個筆畫。
《呐喊》這個詞最早見于宋代文學家梅堯臣所著的《未睹陽早》中。但這個詞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著名作家魯迅的小說《呐喊》而廣為人知。
《呐喊》的繁體字為「吶喊」。
在古代,由于漢字的發展演變,漢字的字形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呐喊》是以「吶喊」的形式存在。
1. 他在演講中大聲呐喊,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2. 孩子們興奮地呐喊着,慶祝比賽的勝利。
呐喊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1. 喊叫:大聲呼喊。
2. 喊聲:呐喊的聲音。
3. 喊話:大聲向對方說話。
與《呐喊》意義相近的詞語包括:
1. 呼喊:大聲叫喊。
2. 喧嚷:喧鬧喊叫。
3. 叫喊:高聲叫喊。
與《呐喊》意義相反的詞語是:
1. 安靜:寂靜無聲。
2. 靜默:一點聲音都沒有。
3. 緘默:保持沉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