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甫田,大田。 唐 錢起 《送馬使君赴鄭州》詩:“膏雨帶 滎水 ,歸人耕圃田。”
(2).種植果木瓜菜的園地。 元 王祯 《農書》卷十一:“圃田,種蔬果之田也。”
(3).喻指事物聚集的地方。 清 王晫 《今世說·文學》:“ 錢牧齋 目 沉留侯 《藝林彙考》,為經籍之禁籞,文章之圃田。”
(4).古澤薮名。故地在今 河南 中牟縣 西。《周禮·夏官·職方氏》:“ 河南 曰 豫州 ,其山鎮曰 華山 ,其澤藪曰 圃田 。”《竹書紀年》卷下:“三月,為大溝于 北郛 ,以行 圃田 之水。”亦稱“ 圃澤 ”。《列子·仲尼》:“ 鄭 之 圃澤 多賢, 東裡 多才。” 張堪 注:“﹝ 圃澤 ﹞ 圃田 也。在 中牟縣 。”
“圃田”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四個層面的解釋:
大田或廣闊的農田
指面積較大的農田,常與耕作相關。例如唐代錢起的詩句“膏雨帶滎水,歸人耕圃田”中,“圃田”即指可供耕種的田地。
種植果蔬的園地
本義為種植瓜果、蔬菜的園圃。如《農書》提到“圃田,種蔬果之田也”,元代王祯也将其定義為種植果蔬的專用區域。
事物聚集的場所(比喻義)
引申為事物荟萃之地。例如清代文獻形容某著作是“經籍之禁籞,文章之圃田”,此處比喻知識或文化的彙集中心。
古澤薮名(地理名稱)
特指古代位于今河南中牟縣西的一處沼澤地,屬“九澤”之一。《列子》中提到的“鄭之圃澤多賢”即此。
補充說明:
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漢典》及曆史地理文獻中的詳細記載。
圃田是一個漢字詞語,既可以作為名詞使用,也可以作為動詞使用。
作為名詞時,圃田指的是種植蔬菜或水果的田地,也可以指農田。
作為動詞時,圃田表示在田地裡種植農作物。
圃田的部首是囗(口字旁),部首位置在左邊。
圃田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圃田的來源較為複雜,早期用作田地的泛稱,後來逐漸演變為專指種植蔬菜或水果的田地。
圃田的繁體字為塿田。
在古代,圃田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囗旁寫作⿰囗方田田。在《康熙字典》中,也有另一種寫法,即包田田。
1. 他家的圃田裡種植了豐富多樣的蔬菜和水果。
2. 農民們每個季節都會圃田,不斷耕種豐收。
圃主、圃丁、園圃、田園
田地、農田、耕地
房屋、城市、市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