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标準量器。有鬴、豆、升三量。 漢 王莽 改制, 始建國 元年頒 新 嘉量,合斛、鬥、升、合、龠為一器。器上部為斛,下部為鬥,左耳為升,右耳為合、龠。見《漢書·律曆志上》。《西清古鑒》有 漢 嘉量圖。原器現存 台灣 。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序》:“昔嘉量微物,盤盂小器,猶其昭德記功,載在銘典。”《宋史·律曆志一》:“ 太祖 受禪,詔有司精考古式,作為嘉量,以頒天下……凡四方鬥、斛不中式者皆去之。”
“嘉量”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标準量器,主要用于統一度量衡制度。以下為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實物細節或銘文内容,可參考《漢書·律曆志》及台北故宮博物院相關藏品資料。
嘉量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可以表示贊賞或稱贊某人的才能或品質。它還可以用來形容某件事物的數量超出預期或滿足期望。
嘉量的部首是口,總共有10個筆畫。
嘉量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最初出現在《禮記·曲禮上》一書中。在繁體中,嘉量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嘉量的寫法和現代相似,隻是有一些細微的變化。 比如,“嘉”字的口部字形有時會略微不同。
1. 他的貢獻真不應該隻用嘉量來衡量。
2. 這次活動的參與人數遠遠超過我們的嘉量。
嘉量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一些常用的詞組,比如:
1. 嘉量贊賞: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的贊賞。
2. 嘉量才能:用來形容某人的才能被高度評價。
3. 嘉量品質:形容某人的品質被認為非常出色。
與嘉量意義接近的詞語有贊賞、稱贊等。它們都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物的積極評論。
與嘉量意義相反的詞語有貶低、诋毀等。它們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