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拜的意思、面拜的詳細解釋
面拜的解釋
當面親自拜謝。《禮記·郊特牲》:“大夫有獻弗親,君有賜不面拜。” 孔穎達 疏:“君有賜不面拜者,謂君有物賜大夫,大夫不面自來拜。”《照世杯·百和坊将無作有》:“次日,見 鶻渌 傳進帖子來道:‘ 屠太爺 來面拜了。’”
詞語分解
- 面的解釋 面 (⑧面??麵) à 頭的前部,臉:臉面。顔面。面目。面面相觑。 用臉對着,向着:面對。面壁(a.面對着牆;b.佛教指面對牆壁靜坐修行)。 事物的外表: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額(
- 拜的解釋 拜 à 表示敬意的禮節: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拜忏。禮拜。回拜。 恭敬地:拜托。拜謝。拜讀。拜别。拜谒(.拜見;.瞻仰陵墓、碑碣)。 行禮祝賀:拜年。拜壽。 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或
網絡擴展解釋
“面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當面親自拜謝,主要用于表達對尊長或地位較高者的敬意。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拆分:
- 面:指向着、當面(如“面談”“面交”),強調直接面對的行為。
- 拜:指古代表示敬意的禮節(如“叩拜”“跪拜”),或宗教中對神的敬禮。
二、典籍與用例
- 古代禮制
《禮記·郊特牲》記載:“大夫有獻弗親,君有賜不面拜。” 孔穎達疏注指出,臣子接受君主賞賜時需當面拜謝,體現禮制規範。
- 文學作品
清代小說《照世杯·百和坊将無作有》中提到:“屠太爺來面拜了”,描述人物親自登門緻謝的場景。
三、擴展說明
- 使用場景:多用于正式場合或對尊者的鄭重緻謝,如臣子對君主、晚輩對長輩等。
- 詩詞例證:
明代劉炳詩句“禦史登城北面拜”,清代屈大均“北面拜威皇”,均體現“面拜”在禮儀中的莊重性。
四、注意事項
現代漢語中“面拜”使用較少,更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當面緻謝”“親自拜會”等更口語化的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面拜的意思
面拜是指以口頭或行為表達崇敬、敬仰的意思,表示對某個人或神佛的崇敬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面拜這個詞由“面”和“拜”兩個字組成,其中“面”字的部首為「面字旁」,共有9個筆畫;“拜”字的部首為「手字旁」,共有8個筆畫。
來源
“面拜”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早在古代社會,人們就有向長輩、衆神以及帝王等表示崇敬之意的行為。面拜體現了中國古代人們對尊長和權威的敬重,并且也被廣泛應用于宗教活動中。
繁體
在繁體字中,“面拜”可以寫作「麵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面拜”可以寫作「面拜」,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他面拜着神像,虔誠地祈禱着。
2. 市民們紛紛面拜尊長,表達對敬老的态度。
組詞
面頰、面對、面孔、面容、拜訪、拜谒、敬拜、朝拜
近義詞
虔誠、敬畏、敬重、膜拜
反義詞
看不起、不敬、輕蔑、蔑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