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澌渙的意思、澌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澌渙的解釋

消散。 明 朱鼎 《玉鏡台記·賞雪》:“漸覺樓頭轉東風,往咎前愆,盡逐冰澌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澌渙"是由"澌"與"渙"兩個單字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書面用語。根據《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6卷第1283頁的釋義,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一、字源解析

  1. "澌"本義指水流消盡,引申為消散、滅絕。《說文解字》注:"澌,水索也",段玉裁注:"索,盡也",如《禮記·曲禮下》"庶人曰死,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故曰澌"。
  2. "渙"原指水流散開,《周易·渙卦》有"風行水上,渙"之說,後引申為離散、消散,《漢書·刑法志》"法令渙若畫一"即取此意。

二、複合詞義 二字疊加後,"澌渙"形成同義複詞結構,特指事物逐漸消解、散失的狀态。清代黃宗羲在《明儒學案·甘泉學案》中曾用"形質澌渙,神氣飛揚"描述物質形态的消散過程,與《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的哲學觀形成互文印證。

三、現代用法 該詞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學術論述中,表達事物由完整到消散的漸變狀态,如當代學者錢理群在《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中論及新文化運動時,曾用"舊傳統雖未澌渙,新思潮已然萌蘖"來描述文化轉型期的特征。

參考文獻: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2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許慎. 說文解字(校訂本)[M]. 中華書局, 2013. 錢理群.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0.

網絡擴展解釋

“澌渙”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以下是基于權威來源的綜合解釋:

1.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sī huàn
釋義:指消散、消失,多用于描述冰、雪等事物逐漸融化解體的狀态。

2. 單字結構解析

3. 文學出處與例句
明代戲曲《玉鏡台記·賞雪》中曾用:“往咎前愆,盡逐冰澌渙”,意為過往的過錯隨冰雪消融而消散。

4. 相關成語與詞語

5. 使用場景與現代意義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文學創作,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核心意象與自然現象(如冰雪消融)或抽象概念(如恩怨消散)相關,適用于詩意化表達。

需注意,“澌渙”屬于生僻詞,日常交流建議優先使用“消散”“消融”等常用詞彙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暗沓箯筥辯證法不讓尺寸之功船員摧服村旗鹾館打哆嗦丹墨打張雞兒調用二七茷茷方步反坦克炮佛道跗蹋箇中人家函人鶴膝蜂腰鴻詞闳傑畫廊绛霄較争精明能幹金馬署金砌迥古計無所施聚畜決明子舉目無親距脫空土戾悖獵頭曆心門到戶說南海舶柅格疲驽啟邑雀兒腸肚人牲榮除三豹喪娶韶顔稚齒沈漬舍棄守口如瓶摅書昙陽特稱判斷痛不欲生陷馬坑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