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頑劣狡猾。 宋 歐陽修 《言青苗錢第一劄子》:“至於中小熟之年,不該得災傷分數合於本料送納者,或人戶無力,或頑猾拖延,本料尚未送納了當。” 宋 蘇轼 《論役法差雇利害起請畫一狀》:“若遇頑猾人戶,抵賴不還,或将諸物高價準折,訟之於官,經涉歲月,乃肯備償,則衙前所獲無幾。”
“頑猾”是一個形容詞,拼音為wán huá,其核心含義為頑劣狡猾,多用于形容人性格或行為上的固執、難以管教且帶有狡詐的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曆史用例
該詞在宋代文獻中已有記載,如: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頑猾是一個形容詞,用以形容人善于欺騙、狡詐狡猾的性格或行為。這個詞的部首是“犬”和“隹”,總共有12個筆畫。它是一個由兩個獨立的字組合而成的詞。
頑猾的來曆可能與古代神話故事《山海經》中的“狗頭人”有關,而狗頭人被描繪為一個奸詐而狡猾的形象。因此,頑猾這個詞被用來形容人具有狡猾的性格。
在繁體字中,頑猾的寫法是「頑猾」。繁體字在部分地區仍然廣泛使用,并且在一些文化傳統中仍然被重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非常獨特的。頑猾的古代寫法有一定的差異,其中「頑」可能寫作「頑」,而「猾」可能寫作「狌」,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字形上。
以下是幾個關于頑猾的例句:
1. 他是個頑猾的小偷,總是能夠找到犯罪的機會。
2. 她表面善良,實際上是個十分頑猾的人。
組詞:頑石、頑固、猾狡、猾愚、愚猾。
近義詞:狡詐、狡猾、奸詐、狡黠。
反義詞:正直、誠實、純真、坦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