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喉襟的意思、喉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喉襟的解釋

見“ 喉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喉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既可指具體的生理部位,也常用于比喻關鍵要地。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本義:咽喉與衣襟的交彙處

指人體頸部前方咽喉與衣襟相連接的部位,屬于身體的關鍵區域。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第二卷釋為“咽喉與衣襟”,強調其生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引申義:要害之地或關鍵所在

比喻地勢險要、起決定性作用的關口或核心區域,常見于曆史地理描述。例如:

“襄陽乃天下之喉襟,據其地則南北可制。” ——《讀史方輿紀要》

來源: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多次以“喉襟”形容軍事要沖。

三、古籍用例佐證

《後漢書·隗嚣傳》載謀士建言:

“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收西河、上郡,東收三輔之地,案秦舊迹,表裡山河,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若計不及此,且畜養士馬,據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

文中雖未直用“喉襟”,但所述函谷關的戰略地位與之高度契合,後世史評常以“關中喉襟”類比此類要隘。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

四、現代應用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喉襟”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論述,強調某地對全局的控制力。如:

“河西走廊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喉襟。”

來源:地理學者論著中常見此比喻用法(如侯仁之《曆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參考資料:

  1.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第二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86.
  2.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 中華書局, 2005年整理本.
  3. 範晔. 《後漢書》. 中華書局, 1965年點校本.
  4. 侯仁之. 《曆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

網絡擴展解釋

“喉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óu jīn(注音:ㄏㄡˊ ㄐㄧㄣ),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比喻事物的綱領或關鍵

2.形容地理或戰略上的要害之地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和現代詞典釋義,核心均圍繞“關鍵”與“要害”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哀牢半道兒備嘗辛苦悲哽迸烈标揚并世剝削階級腸裡出來腸裡熱宸衛春暄出夷入險寸折道素大事不糊塗大壯舞電察點污抵禦對酌放臂負魁甘辛恭己邯鄲曲恒士橫行略核剖回圖虎皮羊質家粟接踵而來沮渠控揣口銜天憲浪抗攔門鐘僇辱麻搗毛公南碑批鑿破紗帽啓述圈點儒士生扭做蜃灰深深碩人蒐索貼身子同期推委蛻形鼍聲暇遑陷冰丸邪不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