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踞貌。 明 方孝孺 《春秋諸君子贊·公子友》:“龍驤虎跱,蛇豕屏竄。”
龍骧虎跱
釋義
“龍骧虎跱”形容氣勢雄渾威猛,如龍昂首騰躍、猛虎踞地峙立,多比喻英傑之士的豪邁氣概或險要地勢的磅礴态勢。
龍骧
“骧”本義指馬昂首奔馳,《說文解字》釋為“馬之低卬也”,引申為騰躍、高舉。如《漢書·叙傳》載“雲起龍骧”,喻英雄崛起之勢。
來源:《說文解字注》卷十(清代段玉裁注)
虎跱
“跱”通“峙”,意為聳立、盤踞。《玉篇·足部》解“跱,止也,立也”,形容猛虎踞守之姿。如《三國志》載“虎跱中原”,喻勢力雄踞一方。
來源:《玉篇》殘卷(南朝顧野王)
核心比喻
取神龍騰霄之動态與猛虎踞地之靜态結合,形成剛柔并濟的威儀意象。既喻人傑的昂揚氣魄(如将帥統帥三軍),亦狀地形的險峻峥嵘(如關隘扼守要沖)。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典籍用例
東漢李尤《函谷關賦》首見連用:“秦據雍而強,周即豫而弱,高祖都西而泰,光武處東而約,政之興衰,常由此作。龍骧虎跱,嶷其險固。”以龍虎之勢渲染關隘的戰略威嚴。
來源:《全漢賦校注》(中華書局)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開明出版社)釋:“龍骧,龍昂首騰躍;虎跱,虎蓄勢踞立。喻指雄傑豪邁、威震四方的氣概,或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之狀。”
注:本文釋義綜合《說文解字》《玉篇》《漢語大詞典》等典籍,并援引漢代文獻用例佐證,确保考據嚴謹性與文化溯源性。
“龍骧虎跱”是一個形容雄壯威武姿态的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若需例句或更多近義詞對比,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進一步查閱。
北京大學圖書館貝利背流徧知擘箋步步嬌禅床朝化創彙賜鈇钺丹抱淡妝輕抹道從達知定睛風蛤鳳凰腹腔改天換地感唏革當故粟漢祖佳惠甲殼頸嗓金鐄錦套兒基趾倦意橘酒阃帥拉馬擂堆醴酒不設陵踰臨深履冰盲風怪雲妙器齧岸女妐偏隘契苾兒曲業刃面蠕蜚睿圖曬席使巧陶蒸題榜脫遺往謝五愛教育無任相柄廂吏祥輪仙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