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代凡經、律等官書用二尺四寸竹簡書寫。官書以外包括子書等,均以短于二尺四寸竹簡寫書,稱為“短書”。後多指小說、雜記之類的書籍。 漢 王充 《論衡·骨相》:“在經傳者較著可信;若夫短書俗記,竹帛胤文,非儒者所見,衆多非一。” 唐 劉知幾 《史通·叙事》:“至於諸子短書,雜家小説,論逆臣則呼為問鼎,稱巨寇則目以長鲸。”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天穿節考》:“凡事無雅記可尋者,不得不徵之短書,而短書多誤。” 章炳麟 《文學總略》:“古官書皆長二尺四寸,故雲二尺四寸之律,舉成數言,則曰三尺法。經亦官書,故長如之,其非經律,則稱短書。”
(2).指書牍。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李陵<從軍>》:“袖中有短書,願寄雙飛燕。” 唐 杜甫 《雨》詩之三:“多病久加飯,衰客新授衣,時危覺凋喪,故舊短書稀。”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 唐 國子祭酒 李涪 刊誤雲:短書出 晉 宋 兵革之際,時國禁書疏,非弔喪問疾不得行尺牘,故 羲之 書雲死罪,是違制令故事也,啟事論兵皆短而緘之,貴易於隱藏。”
“短書”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竹簡形制區分
漢代官方經書、律法使用二尺四寸竹簡書寫,而子書、雜記等非官方書籍則用更短的竹簡,稱為“短書”。這類書籍後來多指小說、雜記等非正統文獻,如王充《論衡》提到“短書俗記,竹帛胤文,非儒者所見”。
書牍或書信
南朝至唐代,“短書”也指簡短的書信或文書。例如:
現代“短書”還指南京厚建雲計算有限公司旗下的SaaS服務平台,主要用于教育、知識付費等領域。但此含義與古代詞義無關,需注意區分。
“短書”的核心含義圍繞古代書寫載體和内容分類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衡》《雲麓漫鈔》等古籍。
《短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短”指的是長度或時間不長,而“書”則是指書籍或文獻。因此,《短書》的意思可以解釋為長度較短或篇幅較短的書籍。
《短書》中的第一個字“短”是由石部和矢部組成,其中石部表示該字的聲音,矢部表示該字的意義。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短書》中的第二個字“書”是由聿部和一部組成,其中聿部表示該字的聲音,一部表示該字的意義。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短書》作為一個詞語的來源并沒有特定的曆史或典故,它是根據漢字的組詞規則和意義拼合而成的。可能是古代文人用來形容篇幅較短的書籍時逐漸形成的。
《短書》的繁體字為「短書」,兩個字的構造和意義與簡體字相同,隻是形狀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短書》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字母「書」的構造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在演變中發生了一些變化,不過整體意義和詞語使用并無大的改變。
1. 我喜歡讀一些短書,因為它們不會占用太多的時間。
2. 他的作品篇幅雖然很短,但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短書》相關的組詞有:
與《短書》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與《短書》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