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邊界争端。《左傳·桓公十七年》:“夏,及 齊 師戰于 奚 ,疆事也。” 杜預 注:“疆事,争疆界也。” 楊伯峻 注:“此為邊疆局部戰争。”
(2).指邊境的防務。《宋史·王庶傳》:“疆事益棘, 欽宗 欲幸 襄 鄧 。” 清 王韬 《<徐忠烈公遺集>序》:“ 明 之疆事,其壞如此,安可問哉!”
(3).指整治地界等事。《詩·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 清 陳奂 傳疏:“凡井牧其邱甸縣都之田野,營造徑畛塗道之通路,皆我疆事也。”
“疆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邊界争端
指領土或邊境的争議沖突,最早見于《左傳·桓公十七年》的記載,杜預注“疆事,争疆界也”,楊伯峻進一步解釋為邊疆局部戰争。
邊境防務
涉及軍事防禦事務,如《宋史·王庶傳》提到“疆事益棘”,清代王韬的序言中也用“明之疆事”代指邊防問題。
地界整治
指劃分或管理土地邊界的事務,清代陳奂在《詩·小雅·信南山》的注釋中提到“營造徑畛塗道”等均屬疆事範疇。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3、4、6的原始内容。
《疆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邊疆地區的事務或事情。它可以指涉與邊疆有關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的事務。
《疆事》的第一個字是“疆”,拆分出來的部首是疒,它表示疾病;第二個字是“事”,拆分出來的部首是事,它表示人的行動。
《疆事》的拆分筆畫分别是疆(9畫)和事(8畫)。
《疆事》最早出現在《後漢書·楊震傳》中,用于描述邊疆地區的事務。後來,《辭源》解釋為:“疆是邊,事是事務。”
《疆事》的繁體用字為「疆事」,和簡體字形狀相同,隻是書寫方式不同。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候《疆事》的字形為「疆」和「事」,沒有太大變化。
1. 現在邊疆的疆事越來越複雜了。
2. 政府需要加強對邊疆疆事的管理。
邊疆事務、疆事紛擾、疆事管理。
邊事、邊境事務、邊疆事務。
内務、中央事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