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飾描畫。《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夫虎生而文炳,鳳生而五色,豈以五采自飾畫哉!”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道祭》:“喪亂以來,此風大扇,祭盤帳幙,高至八6*九十尺,用牀三四百張,雕鐫飾畫,窮極技巧。”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飾畫漢語 快速查詢。
“飾畫”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拼音:shì huà
字面含義:指通過裝飾手法對物品或畫面進行美化加工,即“裝飾描畫”。
曆史文獻中的運用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夫虎生而文炳,鳳生而五色,豈以五采自飾畫哉!”(意為虎與鳳的天然紋彩無需人為修飾)。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亦提到“雕鐫飾畫,窮極技巧”,描述喪葬器物上的裝飾工藝。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傳統工藝、建築或器物表面的裝飾性繪畫,如祭盤、帳幕等物品的雕繪。
部分非權威資料提到其作為成語的比喻義,指“虛假美化、掩蓋真相”。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解釋。
提示:若需探究比喻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或查閱更權威的成語詞典驗證。
飾畫一詞指的是用來裝飾或美化牆壁的繪畫作品,它可以是傳統的中國畫、油畫、水墨畫等各種形式的繪畫藝術。
饣為飾畫的部首,具有“饣”的偏旁可以表示與飲食相關的事物。饣的拼音為shi,在《康熙字典》中屬于部首和偏旁。饣的五畫是指在書寫中饣字的筆畫數。
飾畫一詞源于漢語詞彙,是由“饣”和“畫”兩個字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飾”和“畫”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分别為「飾」和「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飾畫的拼寫方式略有不同。傳統的寫法是“飾畫”,也就是将“饣”偏旁放在“畫”的上方。
他在客廳的牆壁上挂了一幅美麗的飾畫。
飾品、裝飾、飾面、裝飾品、飾帶、飾邊。
裝飾品、裝潢、裝修、點綴。
原樣、樸素、簡樸、素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