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梗的意思、孤梗的詳細解釋
孤梗的解釋
孤高剛直。《辍耕錄·貞烈》引 宋 韓希孟 詩:“妾本良家子,性僻守孤梗。” 元 艾性夫 《贈趙太史》詩:“輕柔楊柳挾春妍,孤梗梅花結雪緣。”
詞語分解
- 孤的解釋 孤 ū 幼年死去父親或父母雙亡:孤兒。遺孤。托孤。孤寡鳏獨(孤兒,******,無妻或喪妻的人,年老無子女的人)。 單獨:孤單。孤獨。孤立。孤僻。孤傲。孤茕(單獨無依然)。孤介。孤身。孤危。孤芳自賞。孤苦伶仃
- 梗的解釋 梗 ě 植物的枝或莖:菜梗子。 直,挺立:梗着脖子。 正直,直爽:梗直。 阻塞,妨礙:梗塞(?)。梗阻。心肌梗死。 大略:梗概。 有刺的草木:梗榆(刺榆)。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孤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和特點:
一、基本釋義
孤高剛直,形容性格孤傲且正直不屈。該詞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人物不隨流俗、堅持原則的特質。
二、構成分析
- 孤:指“孤獨、孤傲”,如《辍耕錄》中“性僻守孤梗”強調性格的獨立。
- 梗:本義為植物的枝莖,引申為“挺直、剛硬”,如“梗着脖子”形容态度堅定。
三、出處與用法
- 古代詩文:
宋代韓希孟《貞烈》詩:“妾本良家子,性僻守孤梗”;
元代艾性夫《贈趙太史》:“孤梗梅花結雪緣”,以梅花比喻高潔剛直的性格。
- 適用場景:多用于描述文人、隱士或品格高潔的人物。
四、近義詞
“孤梗”是兼具孤傲與剛直的雙重特質,常見于古典文學。如需更多詩詞用例,可參考漢典()或《辍耕錄》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孤梗
孤梗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孤”是一個獨體字,屬于上古漢字,它是由部首"子"和筆畫“1”組成;而“梗”是一個獨體字,由部首"木"和筆畫“11”組成。
來源
孤梗這個詞來源于《文選·盧生雪詩》:“孤梗無根枯”。
繁體
孤梗的繁體字為「孤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孤梗的“梗”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其本字寫法“3”(三點折),另一種是“縆”(糾結根)。
例句
他一直孤梗于那個島嶼上,無法脫身。
組詞
孤獨、孤膽、梗直、梗概。
近義詞
單獨、獨自、獨立、獨行。
反義詞
合夥、合作、協同、共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