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佛寺。鵠,通“ 鶴 ”。 南朝 梁簡文帝 《神山寺碑》:“故髮塔喜園,流名天上; 耆山 鵠苑,布迹人中。”
“鹄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鹄苑(拼音:hú yuàn)指佛寺。其中“鹄”通“鶴”,而“苑”本指園林或荟萃之地,此處借指佛教場所。
通假關系
“鹄”與“鶴”為通假字,古代文獻中常以“鹄”代“鶴”,可能與音近或佛教文化中鶴的象征意義相關(如祥瑞、超脫)。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簡文帝的《神山寺碑》:“故發塔喜園,流名天上;耆山鹄苑,布迹人中。”此處“鹄苑”與“發塔喜園”并列,均代指佛教聖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神山寺碑》原文。
“鹄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鶴的栖息地”,指的是鶴類常居住的地方。
“鹄”字由部首“鳥”和本字“胡”組成,共10個筆畫; “苑”字由部首“艹”和本字“員”組成,共8個筆畫。
“鹄苑”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出自于《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苑罔有茂川,庸叔将若冰人如。”其中的“鹄苑”指的是湖泊,後來逐漸演變成鶴類栖息地的意思。
繁體字“鹄苑”寫作“鵠苑”。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據《說文解字》記載,古代“鹄”字的寫法有許多變體,既有“鸠”字的形狀,也有圖像化的形式。而“苑”字則大體上一直保持相同的書寫形式。
1. 這片鹄苑是成千上萬隻候鳥的栖息地。
2. 在春天,鹄苑裡的鶴兒們相互競相翩翩起舞。
1. 鹄翔:形容鶴展翅飛翔的樣子。
2. 苑囿:指古代帝王的園林住所。
鳥居、鶴栖、鹄廬。
非鹄苑、離鹄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