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灰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贛水》:“縣出然石。《異物志》曰:‘石色黃白而理疏,以水灌之便熱,以鼎著其上,炊足以熟,置之則冷,灌之則熱。’”
然石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指可燃燒的礦石或特殊石料,古代文獻中多指硫磺(硫磺礦石易燃),或泛指具有可燃性的礦物。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
古籍記載
來源:《山海經校注》(袁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來源:《淮南子集釋》(何甯,中華書局,1998年)
詞義擴展
唐宋後,“然石”漸被“硫磺”“石炭”等專名替代,但仍見于藥學典籍,如《本草綱目》稱硫磺“昔人又稱然石”。
來源:《本草綱目·石部》(李時珍,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校注本)
今屬地質學與礦物學範疇,對應硫化物礦物(如黃鐵礦)或可燃性有機岩(如煤)。
來源:《地質學辭典》(地質出版社,2005年)
說明:以上引用來源均為權威出版物,因版權限制未提供直接鍊接,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檢索原文。
“然石”是一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特定石材,其含義和特性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然石”指石灰石,常見于北魏地理文獻《水經注·贛水》的記載。其特性為石質黃白相間、紋理疏松,遇水可發熱,可用于炊事(如用鼎加熱食物),停止澆水後則冷卻。
郦道元在《水經注》中引用了《異物志》的描述:“石色黃白而理疏,以水灌之便熱,以鼎著其上,炊足以熟,置之則冷,灌之則熱。”。這一記載表明,然石在古代可能被用作加熱工具,類似天然“熱源”。
部分資料(如)提到“然石”作為成語,比喻“趨勢不可逆轉”,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需謹慎參考。
“然”字在古漢語中有“燃燒”之意(同“燃”),可能與然石遇水生熱的特性相關。而“石”則直接指其材質屬性。
綜合多來源信息,“然石”主要指一種具有特殊熱學性質的石灰石,古代用于烹饪加熱。其名稱與功能密切相關,但需注意成語用法的可信度較低。
倍奸邊儆比事參賽長慮卻顧長魚趁走楚炬慈眉善眼等道頓辔芳辰飛刍轉饷風陣府堂鈎汲傀異皇綱畫沙印泥叫座阱擭機緣酪蒼頭略彴量氣理命例行差事率錢茂烈麼眇缈缈名酒齧缺盤底駓駓氣管傾低棋聲饒遠三方五氏傷懷山雞照影山弄紹述神藉賒死使促狹識透绶帶鳥守適輸效他岐天蔭鐵繩忘餐廢寝僞民無休無了憲件小強小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