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声词。常形容鼓声、钟声、锣声和其他金属器声。 隋 虞世基 《讲武赋》:“曳虹旗之正正,振夔鼓之鏜鏜。” 明 何景明 《淮水送张驰》诗:“ 淮 水汤汤,伐鼓鏜鏜。” 鲁迅 《呐喊·阿Q正传》:“那是 赵太爷 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 巴金 《家》三二:“屋里的挂钟响了,镗镗的声音接连地响了九下。” 刘半农 《扬鞭集·<拟儿歌--铁匠镗镗>》:“鉄匠镗镗,朝打锄头,夜打刀枪。”
“镗镗”是一个象声词,主要用于形容金属撞击或乐器敲击发出的洪亮声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读音差异或具体文学出处,可参考上述来源。
“镗镗”是一个动词,表示金属材料在进行加工时发出的声音。它通常用来形容机械设备或工具在加工过程中发出的振动或冲击声。
“镗镗”的拆分部首是金,并且它由11个笔画组成。
“镗镗”一词的来源比较晚,大约在20世纪初开始出现。它是由仿声词“镗”的重复形成的。目前并没有对应的繁体形式。
由于“镗镗”是一个比较新的词汇,所以在古代并没有特定的写法。但是在古时候,可以通过使用类似的意义的汉字组合来表达类似的含义,比如“金属撞击”的写法。
1. 工厂里的机器轰轰作响,不时传来阵阵镗镗声。
2. 在车间里,他们用镗床将金属件进行修整。
组词:镗铣(指用镗床和铣床进行金属加工)、镗床(一种机床,用于加工金属材料)、镗头(用于镗削的刀具)。
近义词:响亮、轰鸣、嗡嗡。
反义词:寂静、静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