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太平安宁。 三国 魏 曹叡 《野田黄雀行》逸句:“四夷重译贡,百姓謳吟咏太康。” 唐 李白 《流夜郎闻酺不预》诗:“北闕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乱不生於乱,而生於太康之时。”
"太康"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历史朝代与君主称号
"太康"是中国夏朝第三位君主姒太康的称号,其名意为"太平康泰"。《史记·夏本纪》记载:"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指其因耽于享乐导致政权被夺,成为夏朝首次重大政治危机(来源:中华书局《史记》)。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常作为治国警示案例,如《尚书·五子之歌》即以"太康尸位"批判昏庸统治。
二、地理名称
"太康"现为河南省周口市辖县,得名于夏王太康曾在此筑城定居。据《太康县志》记载,该地西汉始置"阳夏县",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改称太康,沿用至今(来源:太康县人民政府官网)。县域面积176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152万(2020年数据),属黄淮平原农业大县。
三、古代人名
除夏王太康外,西晋司马氏宗室中有"齐王司马攸嫡长子司马蕤,字太康"的记载(来源:《晋书·卷三十八》)。此名取《尚书》"民用康乂"之意,寄寓治国安邦之愿。另据《元和姓纂》,魏晋时期部分士族以"太康"为表字,彰显儒家治国理念。
四、文学意象
在古典诗词中,"太康"常与"永嘉"对仗出现,如清人赵翼《陔余丛考》"永嘉山水秀,太康人物稠",借历史地名营造时空对照的文学意境。现代作家二月河《乾隆皇帝》亦引用"太康之治"典故构建历史叙事框架(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品注释)。
五、相关词语
“太康”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若需进一步了解地名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地方志资料。
晻薆边机部握谗人赤道洋流打鷄窝蟷蠰大相迳庭彫零砥节奉公东廧端诚耑函伐乌林丰茂讽席富溢洪陶候选皇辟火历将事渐寖简授津际倔然局跳克果嬾拙类神六迷路碑门笺靡侈迷糊抹灰母范潘令盘受乔吉轻浮奇谭啓予权倾中外囷仓日宫神虵识微爽心悦目术客说口嘴搜肠润吻袒裘童趣拓造伟丽獮猴桃西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