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草檄的意思、草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草檄的解釋

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寫官方文書。《陳書·蔡景曆傳》:“部分既畢,召令草檄, 景歷 援筆立成。” 唐 戴叔倫 《送崔融》詩:“ 陳琳 能草檄,含笑出 長平 。” 清 周亮工 《解嚴後病卧敢園》詩:“楯上休矜曾草檄,羈臣但合老松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草檄”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為起草檄文,特指古代戰争中撰寫用于聲讨、征召或曉谕的軍事文書。以下從詞源、應用場景及權威文獻用例三個維度展開解析:

  1. 詞彙構成與詞義解析

    “草”在此處作動詞,意為“起草、草拟”,《古代漢語詞典》将其釋為“初步寫作,未經定稿”;“檄”即檄文,《漢語大詞典》定義為“古代官府用以征召、聲讨的文書”,具有公開性與宣戰性質。二者組合後,“草檄”強調以文書為載體的軍事或政治行動籌備過程。

  2. 曆史應用與文學表達

    該詞常見于史書與古典文學。例如《舊唐書·李密傳》記載李密“為楊玄感草檄”,指其代寫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唐代駱賓王《讨武曌檄》被贊為“天下第一檄文”,其創作過程即屬“草檄”範疇。陸遊《病起書懷》中“草檄初成墨未幹”則生動描繪了文人參與軍事文書撰寫的場景。

  3. 現代語言學研究佐證

    據《現代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分析,“草檄”屬書面語詞彙,多用于曆史叙述或文學創作,現代漢語中漸趨罕用,但仍作為研究古代文書制度的重要語料。

網絡擴展解釋

“草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cǎo xí(注音:ㄘㄠˇ ㄒㄧˊ),其核心含義為草拟檄文,後也泛指撰寫官方文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用例與文學引用


3.字詞結構解析


4.現代應用

如今“草檄”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古代文書寫作的場景,或比喻快速完成重要文本的創作能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檄文的曆史背景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辭海》或文學典籍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報稱藏頭擫腦晨參暮禮撐撐彈治惰懶堕馬附帶剛簡更點公曆公劉古色橫征暴賦轟發紅腫繪影圖形儉貧蛟鑪錦被警策禁旅八旗倦極居圉嵁崿恐赫郎官湖量才録用立年莅任六幺龍據緑蛾漫藏誨盜米象泥池物挪威人披決擗踴拊心牽斷嵰山三顧茅廬善性飾邊十漿五饋雙親爽心悅目貪財慕勢條處僮謠唾哕晚漏偉幹武監相遇憲司顯懿顯影遐矚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