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檄的意思、草檄的詳細解釋
草檄的解釋
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寫官方文書。《陳書·蔡景曆傳》:“部分既畢,召令草檄, 景歷 援筆立成。” 唐 戴叔倫 《送崔融》詩:“ 陳琳 能草檄,含笑出 長平 。” 清 周亮工 《解嚴後病卧敢園》詩:“楯上休矜曾草檄,羈臣但合老松筠。”
詞語分解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 檄的解釋 檄 í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聲讨的文書:“此臣之所謂傳檄而千裡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體名,“檄文”與“移文”的合稱。檄文多用于聲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曉喻或責備)。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草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cǎo xí(注音:ㄘㄠˇ ㄒㄧˊ),其核心含義為草拟檄文,後也泛指撰寫官方文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草拟檄文:指起草用于聲讨、征伐或曉谕的軍事文書。古代“檄”特指官府發布的緊急公文,如《南史·蔡景曆傳》記載:“召令草檄,景曆援筆立成”,即描述蔡景曆快速完成檄文起草的場景。
- 泛指官方文書:後擴展為代指撰寫各類正式公文,如清代周亮工詩句“楯上休矜曾草檄”,此處“草檄”即指處理公務文書。
2.曆史用例與文學引用
- 軍事場景:唐代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幕中草檄硯水凝”,描繪了嚴寒環境下于軍營中起草檄文的畫面。
- 文人才華:如《陳書》提到陳琳“能草檄”,突顯其文采與公文撰寫能力。
3.字詞結構解析
- “檄”的含義:原指古代征召、聲讨的文書(如“羽檄”“檄文”),具有緊急性和權威性。
- “草”的含義:此處為動詞,意為起草、草拟。
4.現代應用
如今“草檄”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古代文書寫作的場景,或比喻快速完成重要文本的創作能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檄文的曆史背景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辭海》或文學典籍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檄》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它既有實際意義,又帶有象征意義。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草檄》的拆分部首是“艹”和“木”,它的筆畫數目是11畫。
【來源】
《草檄》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用以指代紙條或木片等載有文字、用于傳遞信息的物品。在戰争時期,将軍或指揮官常常利用草檄來傳達軍令、號召或布防等信息。
【繁體】
《草檄》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草檄」,也是同樣含義的詞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草檄》可以寫作“草檄”,這是它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例句】
1. 戰争期間,将領們通過草檄來傳達命令和戰術。
2. 古代的草檄常常呼籲人們團結一心,共同抵禦外敵。
【組詞】
與《草檄》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草檄文、草檄信、草檄函等。
【近義詞】
與《草檄》近義的詞彙有:檄文、檄書、檄勵等。
【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草檄》相對。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