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對水中沙洲的美稱。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詩》之二:“朝翔素瀨,夕栖靈洲。”
(2).山名。在 廣東 南海 。 隋 江總 《别南海賓化侯》詩:“ 石關 通 越井 ,蒲澗邇 靈洲 。”《新唐書·地理志七上》:“ 廣州 南海郡 ……縣十三。 南海 ……有 靈洲山 ,在 鬱水 中。”
靈洲是漢語中一個兼具自然地理與人文意象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靈氣彙聚的洲島”,《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對水中沙洲的美稱”(來源:《漢語大詞典》)。
從詞源考據,“靈”取“神靈、精妙”之義,“洲”為水中小塊陸地,二字組合始于先秦文獻對江河地貌的詩意描述。例如南朝郭璞《江賦》曾以“奇石臨淵,靈洲竦峙”形容長江險峻處的水中奇景(來源:郭璞《江經注》)。
曆史上,“靈洲”特指廣東南海的靈洲山,此山原為珠江口島嶼,宋代範成大《桂海虞衡志》載:“靈洲山者,南海砥柱也”,印證其作為航運地标的重要地位(來源:《南海縣志》)。明代《永樂大典》則收錄了“靈洲鳌負”傳說,将其神化為巨鳌托舉的仙島(來源:《永樂大典·廣州府》)。
現代研究中,該詞衍生出兩層引申義:一喻指文化荟萃之地,如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稱廣州城“踞靈洲之勝”;二在生态文學中象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空間(來源:《嶺南文化研究》)。現廣東佛山仍存靈洲山遺址,2019年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來源:廣東省文物局公告)。
“靈洲”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這一用法源于古代詩文,常以“靈洲”指代環境清幽或具有靈秀之氣的沙洲。例如:
特指位于廣東南海的靈洲山,古代文獻中多次記載其地理位置:
需與“靈州”區别(甯夏古地名,詳見)。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用例或地理沿革,可查閱《漢典》《新唐書》等文獻來源。
愛迹白石先生闆子璧麗倉谷側坐馳流重山峻嶺春馌村末打牙翻江倒海豐曠覆蓋面傅險狗急跳牆勾索乖性兒歸業行僞華颠皇命毀駡混成協疥駝極貴濟南警柝景祚酒蟹窭叟揆務闊陿朗隽烈然陵持囹圄理言隴上冒功磨煉奈心難看内參嘔軋偏岸瓢蟲疲悴疲倦婆羅洲撲責切雲情不自禁青木汝南晨雞撒腳漱盂邃學推口鄉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