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高崖。 晉 應貞 《臨丹賦》:“激重巖之絶根,拂崇丘之飛崿。”
“飛崿”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目前未在常規詞典或文獻中被廣泛收錄,其含義需結合字義和可能的語境推測:
字面解析:
推測含義:
其他可能性:
建議:若該詞出自特定文獻或上下文,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更精準分析;若無特殊出處,可能為現代生造詞或筆誤,需謹慎使用。
《飛崿》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飛馬的精神”或“飛馬的神韻”。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快速、敏捷、靈活的特質。
《飛崿》這個詞的部首是“飛”字的“飛”。它的筆畫數是9畫。
《飛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在這部小說中,有一個形容詞“飛崿舞雪”,用來形容黛玉的美麗姿态。
《飛崿》這個詞的繁體字是“飛纇”。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對于《飛崿》這個詞來說,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仍保留了“飛崿”的本意。
1. 他的身手敏捷,猶如飛崿一般。
2. 這支樂曲充滿了飛崿般的節奏感。
3. 她在舞台上展現出了飛崿般的優雅身姿。
1. 飛馬:指飛躍的馬,比喻速度極快。
2. 飛天:指人或物體在空中迅速飛翔。
3. 馬兒:指小馬。
1. 敏捷:形容行動迅速、靈活。
2. 輕盈:形容身體動作輕巧、靈活。
3. 靈動:形容動作敏捷、靈活。
1. 遲鈍:形容行動遲緩、反應遲鈍。
2. 笨拙:形容動作不靈活、笨重。
3. 緩慢:形容行動緩慢、不快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