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慷慨的意思、慷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慷慨的解釋

(1) [vehement;fervent]∶充滿正氣,情緒激昂

慷慨就義

(2) [generous;liberal]∶大方;不吝啬

慷慨解囊

詳細解釋

(1).情緒激昂。《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激厲抗揚之意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士衡 長七尺餘,聲作鐘聲,言多慷慨。” 清 王猷定 《梁烈婦傳》:“ 材 伏哭叩頭,舉火,烈婦死,三十餘人從死,其慷慨赴義如此!”

(2).性格豪爽。《後漢書·齊武王縯傳》:“性剛毅,慷慨有大節。”《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我 徐信 也是個慷慨丈夫,有話不妨盡言。”

(3).感歎。《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文選·陸機<門有車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獨悲傷。” 李善 注引《說文》:“慷慨,壯士不得志於心。”

(4).大方;不吝啬。《水浒傳》第五回:“ 魯智深 見 李忠 、 周通 不是個慷慨之人,作事慳吝,隻要下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雲蘿公主》:“ 袁 為人簡默,而慷慨好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慷慨在漢語中是多層語義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核心語義:胸懷坦蕩,無私給予

指情緒激昂而大方地付出財物、時間或情感,不吝啬、不計較回報。《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充滿正氣,情緒激昂;大方,不吝啬”。其本字“慷”從“心”部,強調發自内心的熱忱态度,“慨”含“既”聲,傳遞決然果斷之意,二字結合凸顯情感與行動的統一性。例如“慷慨解囊”指毫不遲疑地資助他人,《漢語大詞典》引《後漢書·齊武王縯傳》證其古義。

二、情感特征:激昂豪邁的氣概

常用于形容情緒高漲、充滿正氣的精神狀态。《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有“貫曆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之句,展現悲壯激昂之情。現代用法如“慷慨陳詞”,指情緒飽滿地陳述觀點,體現《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意氣風發,充滿激情”的釋義。

三、行為表現:無私付出的行動

側重實際行為中的大方與奉獻。《說文解字注》釋“慷”為“慷慨,壯士不得志于心也”,後引申為豁達之舉。如“慷慨捐贈”強調物質層面的無私給予,而“慷慨赴義”則突出為道義犧牲的精神境界,符合《古代漢語詞典》中“志氣昂揚,無所保留”的注解。

四、古今用法對比

五、反義參照

與“吝啬”“小氣”構成反義關系,反襯出慷慨者胸襟開闊的特質。《反義詞詞典》将其與“悭吝”對舉,凸顯資源分配時的心理差異。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5.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慷慨”是一個多義形容詞,讀音為kāng kǎi,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充滿正氣,情緒激昂
    指人在表達觀點或行動時充滿激情與正氣,如“慷慨陳詞”“慷慨就義”。

  2. 大方、不吝啬
    形容樂于分享物質或智慧,如“慷慨解囊”“慷慨助人”。進一步強調,慷慨不僅是物質布施,還包括心靈層面的給予,如時間、耐心等。


二、近義詞與反義詞


三、用法與例句

  1. 情感表達

    • “他慷慨激昂的演講感染了全場”。
    • “面對困境,她始終保持着慷慨豁達的心态”。
  2. 行為描述

    • “他為人慷慨,常資助貧困學生”。

四、引申意義

部分文獻(如)提到,慷慨也指向内在的富足與穩定,即精神獨立者更易展現出無私的品質,而非情緒化索取。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如《聊齋志異》《世說新語》),可參考、8、10的詳細文獻引證。

别人正在浏覽...

百日邊市布帛不育齒録穿胷磁州窯毳客大計小用達幽墊濡東風過耳爾朱俯躬觥筵古代橫制回蹬兼丁嗟愍繼美救亡圖存寄物攔橫兩闱绫羅綢緞龍戟滿盤皆輸茂才冒頭美澤鳴嗥鳴鑰木柺漚釘胖襖偏駕批傾慊心清粹輕巧鳅蛑嬬嬬然刹帝利社會活動生朝神思恍惚沈涎適襯收局衰堕耍笑遂匠速末水甜馨投壺托興兀爾誣枉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