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璅說”。1.瑣細的論述。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讀 範曄 、 陳壽 二史,而知 李延壽 之史之失也,其瑣説詳也。”
2.指記述瑣談逸事的文章或著作。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僞下》:“凡史之僞,雜傳記為盛,璅説次之;凡子之僞,道為盛,兵及諸家次之。”
“瑣説”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uǒ shuō,通常有兩種含義:
瑣細的論述
指零散、細碎的學術或曆史論述。例如,明代學者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中提到,通過對比範晔、陳壽的史書,可以察覺李延壽所著史書的不足,因其過于注重瑣碎細節的記載。
記述瑣談逸事的文章或著作
指以雜談、逸事為主題的非正式文體或作品。胡應麟在另一處提到,史書中的僞作常以雜傳記和瑣說形式出現,而子部僞作則多見于道家或兵家著作。
如果需要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少室山房筆叢》等古籍原文。
《瑣說》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于形容瑣碎、雜亂的言談或陳述。它指的是内容瑣細,無關緊要的議論或閑聊。
《瑣說》的偏旁部首是王,總共有11個筆畫。
《瑣說》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坤卦》中:“豚魚之涸沈黃”。此後逐漸被用于表達瑣碎的話語或冗長的議論。
《瑣說》的繁體字為「瑣說」。
在古代,「瑣說」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代字典記載,其古字形可能為「王談」或「王雪」等。
1. 他整天隻會瑣說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真是讓人厭煩。
2. 我覺得我們應該停止瑣說,專注于解決問題。
瑣碎、瑣事、閑談
無關緊要、散漫、繁瑣
重要、精要、富有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