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鼎足三分的意思、鼎足三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鼎足三分的解釋

如鼎之三足,各據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勢。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想 漢 家天下,鼎足三分。” 元 阿魯威 《蟾宮曲·山鬼》曲:“更驚起 南陽 卧龍 ,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 西蜀 ,一分 江東 。”《三國演義》第一二○回:“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亦作“ 鼎分三足 ”。《水浒傳》第二十回:“今番克敵制勝,誰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卻。”參見“ 鼎足而立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鼎足三分”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dǐng zú sān fēn,其核心含義是比喻三方勢力分立、相互制衡的局勢,如同古代三足鼎立的鼎器,各據一方。以下是詳細解釋:


1. 釋義與結構


2. 曆史出處

該成語最早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原文:“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背景:韓信向劉邦獻策,建議與項羽、劉邦三方分權制衡。


3. 典型曆史實例

最著名的例子是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三國分立:


4. 文學引用

元代文學作品中多次使用該成語,例如:


5. 近義詞與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文學案例,可參考《史記》或元代戲曲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鼎足三分》一詞的意思: 該詞指的是處于均勢和相互競争的三個勢力或集團,沒有一個勢力能夠穩定地占據上風。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某種情況下的力量對峙或權力分散。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鼎足三分》的兩個漢字分别拆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 鼎(部首:鼎,筆畫:13) - 足(部首:走,筆畫:7) - 三(部首:二,筆畫:3) 來源: 《鼎足三分》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曆史典故,指的是戰國時期三個國家齊、楚、燕之間的狀态。這三個國家各自形成勢力,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繁體: 《鼎足三分》的繁體字為「鼎足三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鼎足三分》一詞的書寫方式和現代基本一緻,隻是字體風格有所差異。 例句: 1. 這個産業市場上的三家巨頭紛争不斷,真可謂是鼎足三分。 2. 在這個選舉中,三個候選人的支持率非常接近,競争激烈,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 組詞: 與《鼎足三分》相關的組詞有: - 鼎立:指多個力量或集團非常均衡地競争或對抗的狀态。 - 勢均力敵:指雙方或多方力量對峙,互相持平,沒有明顯優勢。 - 權力分散:指權力在不同的團體或個體之間分散,沒有統一的集中掌握。 - 平衡局面:指各方力量相互制衡,形成相對穩定的局勢。 近義詞: 與《鼎足三分》意思相近的詞有: - 勢均力敵 - 平衡局面 - 權力分散 反義詞: 與《鼎足三分》意思相反的詞有: - 占盡上風 - 一家獨大 - 勢不兩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