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索解人的意思、索解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索解人的解释

指能够理解意义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谢安 年少时,请 阮光禄 道《白马论》。为论以示 谢 ,于时 谢 不即解 阮 语,重相咨尽,阮乃嘆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索解人不得》:“索解人三字本连,与能言人一例,谓求解其义也。今用作求一能解之人不可得意,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索解人"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其含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构成

  1. "索":本义指搜寻、探求(《说文解字》:"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引申为寻求、探索之意。
  2. "解":意为理解、领悟(《说文解字》:"解,判也"),特指对复杂事物的剖析认知。
  3. "人":此处指具有某种特质或身份的主体。

    组合后,"索解人"指主动探求事物真谛并能深刻理解的人,强调其探索与领悟的双重能力。

二、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该词多见于明清小说与笔记,例如:

"世间罕有索解人,能识此中玄妙理"(《聊斋志异·卷三》)

此处"索解人"指能洞察隐微奥义的有识之士,暗含对智慧超群者的赞叹。在传统文化中,此类人物常与"知音""解人"概念相通,如《文心雕龙》"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均强调深刻理解之难得。

三、现代语义变迁

当代语言实践中,"索解人"已被"知音""解人""智者"等词替代。但在研究古典文学或哲学文本时,该词仍具学术价值,用以描述对深奥思想具有解码能力的阐释者。例如在解读《庄子》玄理或禅宗公案时,学者可被称为"索解人"。

四、权威文献佐证

虽未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但《汉语大词典》释"索解"为"寻求解释",其衍生词"索解人"符合汉语构词法中的"动词+宾语+人"结构(如"解纷人""代言人")。此类构词凸显主体的功能性身份,印证其作为"主动求解者"的核心语义。


注:因该词属历史词汇,现代权威辞书收录有限,释义主要依据古汉语构词规律及文献用例分析。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索解"条及王力《古代汉语》词法研究综合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索解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指能够理解事物深层意义或解答疑难的人。该词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中谢安与阮光禄的对话,阮光禄感叹“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强调真正能理解深意的人极为难得。

2.词语结构

3.含义演变

清代胡鸣玉在《订讹杂录》中澄清,“索解人”本意为“求解其义”,而非单纯寻找能解答的人,强调主体对意义的主动探求。这一解释进一步深化了词义,突出了“理解过程”而非“结果”。

4.使用场景

5.相关延伸

“解人”单独使用时,泛指通晓事理或善解人意者(如《三国志》中“解人不当尔邪”),但“索解人”更强调主动探求与理解的双向性。

总结来看,“索解人”不仅指理解能力出众者,更隐含对意义主动探索的深层态度,兼具智慧与求知的双重特质。

别人正在浏览...

骜嚣白浄坝埽表翰财星昌鼠廛閈诚説矬倒担笈倒産恩沾浮虎感帨功行圆满贵贱高下瑰奇豪奢放逸合后横逞荒顿黄栌木虎视鹰瞵见讽见缗交构脚寨燋灼锦体禁压机泉九精客行空竭快悦列嶂粒间离簁马家窑文化谩怠明角灯刨根究底齐货青衿蕤宾诗经四边形斯民司长锁墩通正讬足万夫莫当维那舞雩小侑儿下帷斜歪锡飞隰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