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異常恐懼。《四遊記·蕭後呂客談兵》:“仗臣平生所學,排上南天七十二陣。 宋 之君臣,必茫然莫知,将碎心裂膽,無計所出矣。”
“碎心裂膽”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uì xīn liè dǎn(),形容人因極度恐懼或痛苦而導緻心神崩潰、膽戰心驚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碎心”指内心痛苦到仿佛碎裂,“裂膽”表示因害怕而膽量崩潰,合起來強調極端的心理沖擊。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表達情感上的劇烈波動。
結構與出處
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因突發災難、重大打擊或強烈威脅引發的恐懼與痛苦,例如:
近義詞
與“膽戰心驚”“魂飛魄散”等成語意義相近,均強調恐懼到極點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語境用法,可參考《東遊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
碎心裂膽是一個成語,用于形容非常恐懼或者極度悲傷的狀态,心靈破碎或者欲絕的心情。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遭遇到了非常嚴峻的困境或者遭逢極大的打擊時所産生的心理狀态。
這個成語包含了三個部首,分别是石(石字頭)、心(心字旁)、月(月字旁)。根據拆分部首,可以知道這個成語的含義與心理或者情感相關。
根據康熙字典的結構,這個成語的總筆畫數為19畫。其中,“碎”字由11畫組成,部首是“石”,而“心”和“月”則分别占據了碎字的左右兩邊。而“裂”字由8畫組成,部首是“衣”,旁邊是一個音符的偏旁。而“膽”字則由9畫組成,部首是“月”,旁邊是“田”,表達了膽略。
這個成語的來源并不确定,但是可以推測是形容木頭、玉石等堅硬物品破碎的聲音,借用來形容心靈或者情感的破碎。
在繁體字中,“碎心裂膽”通常被寫作“碎心裂膽”,部分文字被改動,但是意義依然一樣。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成語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但是整體結構和含義并無明顯改變。
例句:他代表國家參加比賽,面對強大的對手,他心中碎心裂膽,但是他依然堅持到了最後。
相關組詞:心碎、心靈破裂、膽怯、膽寒。
近義詞:心驚膽戰、心頭已斷、心如死灰。
反義詞:平心靜氣、慷慨激昂、堅定不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