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 齊 梧宮 之台。故址在今 山東省 淄博市 境。 唐 韓翃 《送張儋水路歸北海》詩:“片帆依白水,高枕卧 青州 。 柏寝 寒蕪變, 梧臺 宿雨收。”參閱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淄水》。
“梧台”一詞的含義可從字面意義、曆史典故及文化象征三個層面綜合解析:
“梧台”原指戰國時期齊國宮室建築中的高台,因周圍種植梧桐樹而得名。其名稱由“梧”(梧桐)與“台”(夯土高台)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梧桐環繞的高台”。
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台頂存有明清時期修建的廟宇及石佛遺迹,并定期舉辦民俗活動。其遺址對研究齊國政治、文化及建築史具有重要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引用或考古細節,可參考《水經注·淄水》及臨淄區相關文史資料。
梧台是一個具有美麗意象的詞彙,它指的是一個高大華麗的樓台。梧台一詞由「梧」和「台」兩個字組成。
「梧」的部首是木,它由10個筆畫組成。而「台」的部首是目,它由5個筆畫組成。
梧台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起初是指一種樹木,在漢代指梧桐樹。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用梧台來形容高大華麗的樓台,以表達它們的壯麗和豔麗。
在繁體中,「梧台」一詞的寫法如下:「梧臺」。
在古代漢字中,「梧」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它曾經寫作「望徒」和「惡怖」等。而「台」的古代寫法有「颱」和「迨」等。
1. 彼時繁花似錦,梧台上人來人往。
2. 午後陽光透過窗紗灑進梧台,增添了一絲甯靜的氛圍。
3. 這座梧台是古代建築中的珍貴遺迹,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
1. 梧台樓閣
2. 梧台亭館
3. 梧台華麗
1. 樓閣
2. 建築
3. 樓台
1. 茅屋
2. 平房
3. 土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