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碌都的意思、碌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碌都的解釋

顫動;哆嗦。 元 關漢卿 《陳母教子》第二折:“説的來花甜蜜就,無語低頭。嘴碌都的恰便似跌了彈的斑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碌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顫動;哆嗦
    這是最常見且權威的解釋,源自元代關漢卿的雜劇《陳母教子》第二折:“嘴碌都的恰便似跌了彈的斑鳩”。形容因情緒波動(如緊張、恐懼)或生理反應導緻的肢體顫抖。

  2. 方言或古語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資料提到“碌都”可引申為“事情不順利”,但此解釋僅見于個别來源,可能與“碌碌無為”混淆,需謹慎參考。


二、使用場景與例句

  1. 文學作品中
    多用于古典戲曲或小說,如關漢卿作品中通過“嘴碌都”生動刻畫人物因受挫而結巴、顫抖的狀态。

  2. 現代語境中的演變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方言或仿古表達中可能保留類似含義,例如描述“緊張到渾身碌都”。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或關漢卿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碌都的意思

碌都(lù d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慌亂、忙亂的樣子。它常用來描述人們在壓力、緊張或混亂的狀态下,行動迅速而雜亂無章的情形。

拆分部首和筆畫

碌都的拆分部首為石(shí)和者(zhě),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和繁體

碌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語大詞典》,它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碌都保持不變,仍然是「碌都」這兩個簡體字的組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碌都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結構和意義保持不變。例如,有時會将「者」字的寫法略有不同,但在整體上仍然能夠被認出。

例句

1. 學期末考試将近,同學們都變得非常碌都,争分奪秒地準備着。

2. 那個忙碌的街市總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猶如一幅碌都的畫面。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
- 碌碌無為:形容生活或工作平淡無奇、毫無成就
- 稍縱即逝:形容時間或機會短暫且容易錯過
- 忙碌:形容忙忙碌碌、一刻不停地工作
- 繁雜:形容事物複雜、瑣碎繁雜的樣子

近義詞:
- 忙亂:形容雜亂無章、秩序混亂的狀态
- 慌亂:形容緊張恐慌、不知所措的表現

反義詞:
- 井井有條:形容有條不紊、井然有序的狀态
- 安詳:形容甯靜平和、沒有絲毫雜亂的樣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