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服事;供人役使。《墨子·備梯》:“ 禽滑釐子 ,事子 墨子 ,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悉斬送 彌 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其吏從兵衆,皆士伍小人,給使東西,不得自由。”《隋書·李圓通傳》:“ 李圓通 , 京兆 涇陽 人也。父 景 ,以軍士隸 武元皇帝 ,因與家僮 黑女 私,生 圓通 。 景 不之認,由是孤賤,給使 高祖 家。”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前任 浙江 學政時,署中一小兒,恒往來供給使。以為役夫子弟,不為怪也。”
(2).供役使之人。《三國志·吳志·孫皓傳》“ 皓 以其惡似 張布 ,追改 定 名為 布 ”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定 , 汝南 人,本 孫權 給使也,後出補吏。”《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元年》:“先是,帝( 隋煬帝 )選驍健官奴數百人置 玄武門 ,謂之給使,以備非常,待遇優厚,至以宮人賜之。”
“給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動詞用法:服侍或供人役使
指為他人提供服務或聽從差遣。例如《墨子·備梯》中記載“役身給使,不敢問欲”,描述弟子禽滑釐辛勤服侍墨子。《後漢書·楊震傳》提到“宦豎之官,本在給使省闼”,說明宦官的本職是供人役使。
名詞用法:供役使的人
指被差遣的仆役或下屬。如《資治通鑒》記載隋炀帝設置“給使”作為玄武門侍衛,《三國志》注引《江表傳》中孫權曾以“給使”代指隨從。
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給使這個詞,由“纟”(繩字邊旁)和“尤”(尤字底部)這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共有10畫。
給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是「給使」。
在古代,給使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曆史文獻,有時候可以将“纟”寫成「糸」,将“尤”寫成「尢」。
以下是一些例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給使這個詞:
1. 他給使我犯了一個小錯誤。
2. 這個任務我無法給使給你完成。
3. 給使這個詞,在句子中通常用來表示“使喚”、“讓”等含義。
給使可以與其他詞彙組成一些常見的詞語,如:給予、使命、賦予、使用等。
與給使意思相近的詞彙有:命令、委派、安排等。
相反的意思可以使用接受、拒絕、禁止等詞語。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更多問題,請隨時提問。【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