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宿雠的意思、宿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宿雠的解釋

亦作“宿仇”。 1.蓄積已久的仇恨。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吾昔日受夫子之言,自免於窮厄之地。今欲奉不羈之計,以雪吾之宿讎,何行而功乎?”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今世業緣湊合,乃得一快其宿讐。彼之加於君者,即君之曾加於彼者也。” 曲波 《橋隆飙》十:“再加上我們犧牲的人,大部分是在突圍時死在 仇國基 自衛軍的陣地上,激起他對 仇國基 從小的宿仇。”

(2).指積怨已久的仇人。 郭沫若 《天地玄黃·世界和平的柱石》:“今天危機渡過了,便又翻過臉來,把昨天的盟友當成宿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宿雠的漢語詞典釋義

宿雠(sù chóu)是由“宿”與“雠”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長期積累的深仇大恨或舊有的仇敵。以下從字義、詞源及用法三方面解析:

一、單字本義

  1. 宿(sù)
    • 本義為“過夜”,引申為舊有的、積久的(如“宿怨”“宿疾”)。
    • 《說文解字》:“宿,止也。”段玉裁注:“凡止曰宿,夜止,其引伸之義也。”
  2. 雠(chóu)
    • 本義為仇敵、怨恨,通“仇”。
    • 《說文解字》:“雠,猶應也。”段玉裁注:“引申為仇怨義。”

二、詞義解析

宿雠指曆時已久的仇恨或仇敵,強調仇恨的延續性與深刻性。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第3冊第1427頁:

    “宿雠:舊仇;積久的仇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第1453頁:

    “宿雠同‘宿仇’,指久已結下的仇怨。”

四、近義詞辨析

引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商務印書館, 1994.
  2. 古代漢語詞典編委會. 《古代漢語詞典》[M]. 中華書局, 2000.
  3. 許慎(漢)撰, 段玉裁(清)注. 《說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引用采用紙質權威辭書及經典文獻,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宿雠”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ù chóu,同“宿仇”。其含義可分為兩方面:

  1. 蓄積已久的仇恨
    指長期積累、未能化解的深重仇怨。例如:

    • 漢代《吳越春秋》中提到“以雪吾之宿讎”,即表達消除舊恨的意圖。
    • 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描述因果報應時,用“宿讐”強調仇恨的延續性。
  2. 積怨已久的仇人
    指因長期矛盾而敵對的個體或群體。例如:

    • 郭沫若在《天地玄黃·世界和平的柱石》中,用“宿仇”比喻國際關系中的反複敵對狀态。
    • 現代作家曲波在小說《橋隆飙》中提到人物間的宿怨,凸顯仇恨的曆史根源。

使用場景:該詞多用于文學、曆史或正式語境中,強調仇恨的長期性和深刻性。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書面表達或特定叙事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安順市拔隊崩霣編内博禍餐玉承迎竄徙打工妹聃周點額蝶怨蛩凄饤案地室都圖鍛打返善諷示分心勞神負隅貴高環護環衛驕胡靜溫儁識渴慕口糧臘賜料倉禮記靈廟理喻龍邸馬酮蜜蟲莫折弄姿庖代前殿丘城榷舉确然不群曲鞠羣彥任君三曹對案事樞隨軍髿髿太太談嘲托夢外和韋缟委碎文虻黠戛斯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