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隅的意思、負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隅的解釋

[with one's back to strategic point]

依靠險要地勢

有衆逐虎,虎負嵎(隅),莫之敢撄。——《孟子·盡心》

詳細解釋

亦作“ 負嵎 ”。1.憑依山曲;依恃險要的地勢。《孟子·盡心下》:“則之野,有衆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趙岐 注:“虎依陬而怒。” 漢 馬融 《廣成頌》:“若夫鷙獸毅蟲,倨牙黔口,大匈哨後,緼巡歐紆,負隅依阻,莫敢嬰禦。”後多指殘敵憑險頑抗。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景賢·書會甯令李君守城事》:“ 石峰 在萬山中……賊踞為巢穴,築壘開溝,為負隅計,實絶地也。” 清 袁枚 《新齊諧·趙大将軍刺皮臉怪》:“怪至中堂挺然立作負嵎狀,家丁相視,無敢前。” ********* 《國6*6*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陳炯明 等跳梁于 東江 , 鄧本殷 等負隅于南路。”

(2).背靠牆角。 郭沫若 《海濤集·我是中國人》:“我成了一隻鐵欄裡的野獸,隻是在牢房裡兜圈子。偶爾也負嵎。在草席上胡坐一下。”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七:“看見過力士搏獅麼?當他屏息負隅,張空拳于猙獰的爪牙之下的時候,他雖有震恐,雖有狂傲,但他決不暇有蕭瑟與悲哀。”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負隅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負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負隅(拼音:fù yú)指依靠險要地勢進行抵抗,常與“頑抗”連用為成語“負隅頑抗”。其中: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孟子·盡心下》:“有衆逐虎,虎負嵎(隅),莫之敢撄。”描述老虎被衆人追趕時退到山角,背靠險地抵抗的情景,後人以此比喻殘敵或惡勢力依仗有利條件頑固抵抗。

三、用法與示例

  1. 單獨使用:
    表示“憑借險要地勢防禦或抵抗”。
    例:敵軍退至山谷,負隅以待援兵。

  2. 成語“負隅頑抗”:
    強調頑固抵抗,含貶義,多用于形容敵人、盜賊等。
    例:歹徒雖負隅頑抗,仍被警方制服。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擴展知識

“隅”在古代軍事中常指易守難攻的地形,如《孫子兵法》強調“地形者,兵之助也”。“負隅”不僅用于戰争,也可比喻人在困境中竭力掙紮(如“退守一隅,負隅自保”)。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孟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百度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負隅(fù yú)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和信息: 意思:負隅指某人或某物被困、被追趕時,隻能退到困境中的角落或隅角中,表現出無路可走的絕望和無力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負隅這個字由貝部(貝字旁)和俞部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負隅一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蔡邕傳》中,并逐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負隅的繁體字為負隅。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負隅的寫法并無太大差異,保持了現代的形狀和構造。 例句:他面對困境時,顯得非常負隅頑抗。 組詞:負隅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負隅頑抗、負隅不前等。 近義詞:退縮、勉強、迫不得已。 反義詞:奮起、追求、勇往直前。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