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峻;陡峭。《文選·左思<魏都賦>》:“竦峭雙碣,方駕比輪。” 李周翰 注:“竦峭,猶峻高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六》:“自 西來寺 東至此,石壁尤竦峭。” 清 厲鹗 《東城雜記》卷下:“高者竦峭,下者披靡。”
“竦峭”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sǒng qiào,主要用于形容高聳、陡峭的形态,常見于描述自然景觀或建築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適用對象
詞源與構詞分析
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辭典(如《辭海》)。
《竦峭》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形容山峰高聳而險峻的樣子,也可形容器物高立、筆直。這個詞形象地描繪了山峰的雄偉和峻峭。
《竦峭》的部首是“立”,由兩個“立”字組成。共有16個筆畫。
《竦峭》在漢字源中的意思指陡峭的山峰,形容高聳雄偉。它是由旁邊的“豎”和上面的“峭”兩個字組成。“豎”表示物體直立,而“峭”則表示山高峻峭。
在繁體字中,《竦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竦峭》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竦》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立”字,下面是“勺”字。“勺”字形象地表達了高聳而立的意思。《峭》則與現代字寫法相同。
1. 遠處的山峰,高聳而竦峭,似乎觸碰雲端。
2. 那根筆直的松柏,真是一道竦峭的風景線。
3. 他的個子高高瘦瘦,身材修長而竦峭。
竦峭的組詞有:竦峭山、竦峭壁、竦峭峰等。
竦峭的近義詞有:險峻、雄峻、高聳、挺拔等。
竦峭的反義詞有:平坦、低矮、平緩等。
【别人正在浏覽】